以大宋史视野来看,在宋朝立国三百余年间,中国绝不仅仅指宋朝,还应包括辽、夏、金、蒙,以及相继并存的大理、吐蕃、西辽、回鹘、于阗、黑汗等民族政权在内。当时,宋,辽、夏、金与蒙元政权,无不视对方为外国,但又无不主张“天下一家”而自称“中国”。宋朝先与辽、夏,后与金、夏成鼎足之势,不仅在疆域一统方面,前不能比汉、唐,后不能比明、清,在军事角逐中也基本上没占过上风。自内藤湖南主张“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经其弟子宫崎巿定充分阐发,针对宋朝汉族政权与其他民族政权的并峙格局,他强调民族主义的自觉构成大宋史时段民族关系的鲜明底色。宋朝境内民族主义在政治领域的突出表现,就是重新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并注入新内涵,宫崎称之为“汉民族国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与北方民族政权的紧逼,以致宋朝一再面临存亡继绝的现实威胁息息相关。
而新儒学的形成与确立,则构成其民族主义新内涵的思想资源。宋儒强调“四夷不服﹐中国不尊”,确立民族自信,力图夷不乱华,进而用夏变夷,维护政治文化的大一统。推及与诸民族政权的外交关系上,宋朝在军事失利委曲求和时,宁可接受巨额岁币的苛刻条件,而拒绝沿用中原汉族王朝曾采取的和亲政策。
民族主义自觉并不限于宋朝汉族政权内部。在大宋史视野下,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与宋并峙的民族政权,一方面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另一方面却自觉坚持统治民族的主体意识。契丹始终以北面官系统作为主导性“国制”;西夏立国礼乐衣冠“悉用蕃书胡礼”;金世宗“大定之治”时强调女真本位的各种举措,都是众所周知的。与此同时,金亡之际,金朝将帅履践“金国大臣,惟当金国境内死”的信念,拒绝失节降敌,也印证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民族气节的接纳与认同。
两宋存续期间,与辽、夏、金及蒙元之间的民族战争几乎伴随始终,而宋初攻辽、金灭北宋、建炎南渡,元灭南宋等时段的民族战争尤其酷烈,带来的破坏也毋庸讳言。对大宋史时段所有民族战争,一方面既要放在历史条件下评断每次战争各方的是非曲直,另一方面也应从中华民族通过长期冲突与融合方始形成的历史大趋势中去再度衡估。在这一长时段中,确实时断时续地伴随着血与火的民族战争,但也应看到,相关政权达到地缘政治相对均势的和平时期,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贸易、使团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推进着相互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而宋朝的制度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其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正是有赖于这种抵抗战争,最大程度保卫了宋朝先进的社会经济,相对弱化了骑马民族政权的原始野蛮性,相应减轻了大统一进程中社会破坏力度。
(摘编自虞云国《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这一概念在大宋史视野下的外延虽然较宽,但是并不涵盖当时存在的所有民族政权。
B.和宋朝同时并存的几个民族政权都把自己称作中国,其原因是都把对方看作敌对国家。
C.宫崎市定认为宋朝时期强调民族主义的自觉性,体现在政治领域上就是“汉民族国民主义的意识形态”。
D.契丹、党项等与宋朝并峙的民族政权虽能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制度,但民族主义的自觉性却严重缺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证时主要是把宋朝和当时相继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相比,进行对比论证。
B.文章先交代论述的前提,然后引述宫崎市定的话语,从而确定了本文论述的观点。
C.文章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民族主义自觉性的方面存在差异。
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辩证分析,作者认为对大宋史时段所有民族战争应辩证看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境内的民族主义者重新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与北方民族政权的紧逼使宋朝的统治难以维系息息相关。
B.外族入侵对于宋朝民族主义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在确立民族自信、维护政治文化的大一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C.两宋时的和平年代,各民族与各政权互相往来,这无疑对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有很重要的推进作用。
D.两宋时期的民族抵抗战争虽然让广大百姓饱受了苦难,但其先进的社会经济却依赖战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答
1.C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并不涵盖当时存在的所有民族政权”是错误的。由原文“中国绝不仅仅指宋朝,还应包括辽、夏、金、蒙,以及相继并存的大理、吐蕃、西辽、回鹘、于阗、黑汗等民族政权在内”可知,“中国”这一概念是涵盖当时存在的所有民族政权。
B项,“其原因是都把对方看作敌对国家”是错误的。由原文“当时,宋、辽、夏、金与蒙元政权,无不视对方为外国,但又无不主张‘天下一家’而自称‘中国’”可知,“都把对方看作敌对国家”与“都把自己称作中国”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D项,“但民族主义的自觉性却严重缺乏”是错误的。由原文“民族主义自觉并不限于宋朝汉族政权内部……另一方面却自觉坚持统治民族的主体意识”可知,契丹、党项等与宋朝并峙的民族政权一直具有强烈的意识。
故选C。
2.C项,“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民族主义自觉性的方面存在差异”是错误的。由原文“与此同时,金亡之际,金朝将帅履践‘金国大臣,惟当金国境内死’的信念,拒绝失节降敌,也印证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民族气节的接纳与认同”可知,论证的应是“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民族主义自觉性的方面的一致性”。
故选C。
3.B项,“外族入侵”是错误的。由原文“而新儒学的形成与确立,则构成其民族主义新内涵的思想资源。宋儒强调‘四夷不服,中国不尊’,确立民族自信,力图夷不乱华,进而用夏变夷,维护政治文化的大一统”可知,“外族入侵”表述错误,应为“新儒学”。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