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诗可读、可诵。读,适合一个人欣赏品味;而诵,则可以使其在公众场合传播

2021-08-04 09:25超越网

诗可读、可诵。读,适合一个人欣赏品味;而诵,则可以使其在公众场合传播。诗的可诵性降低了,也就影响诗的大众化。使诗加强可诵性,也是诗歌走出个人小天地,走向大众的重要___________。朗诵好一首诗,不仅需要朗诵者对诗作本身的深入把握,还需要有准确的声调、优美的音色的掌控。朗诵者不能进入诗的境界,或进入的层次很浅,其朗诵出来势必会停留在诗的表层,不能使诗深入听众的心。
朗诵好一首诗,就要从意象入手去深入体验和欣赏它。朗诵者对诗歌意象_____________得越深,体验也就越深,传达出来才更深刻、更动人。朗诵是表演艺术,需要具有一定的声音技巧和表情动作。如对诗意象不了解,那么你就可能用错声、表错情,甚至会_______________。
比如诵读欧阳修的《阮郎归》中的这些诗句:“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就要注意花露、草烟、帘幕意象的力均是下指的,情感是沉重的。诵读这几句诗声调应降低,目光要下垂,手势也是向下的,这样才能传达出诗中的沉重情怀。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途径 剖析 南辕北辙
B.途径 分析 大相径庭
C.方式 分析 南辕北辙
D.方式 剖析 大相径庭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诵读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C.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D.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18.A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途径:门路;道路(多用于抽象事物);方式: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此处强调的是朗诵是诗歌被大众接受的一条路,故选“途径”。
分析: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剖析:辨析,分析,程度较深。
此处强调的是理解得较深,用“剖析”更好。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此处要表达的是声音与情感可能与诗歌原意象完全相反,故选“南辕北辙”。
故选A。
19.B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朗读方式为:“要注意花露、草烟、帘幕意象的力均是下指的,情感是沉重的。诵读这几句诗声调应降低,目光要下垂,手势也是向下的,这样才能传达出诗中的沉重情怀”,即表达沉重的情感,用降低的声调、低垂的目光和向下的手势。
A.“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以烟草、风絮、梅雨来比喻自己“闲愁”,情感沉重,应用与原文相似的诵读方式。
B.本句中“凤箫”“鱼龙舞”,描写的是元宵时热闹的景象,情感欢快,与原文不同。
C.“西风凋碧树”,景色凄凉,“独上高楼”,孤独寂寞,情感沉重,应用与原文相似的诵读方式。
D.“霜风”“关河”“残照”等景物显得萧条而荒凉,表达出游子羁旅他乡的凄凉感受,情感沉重,应用与原文相似的诵读方式。
故选B。
20.(1)递进关系不当,“不仅”和“还”后面的句子调换位置;(2)句式杂糅,去掉“的掌控”或在“准确的声调”前加“对”。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二,一为语序不当,“有准确的声调、优美的音色的掌控”与“需要朗诵者对诗作本身的深入把握”相较,应该是“深入把握”的程度更深,两个分句位置应呼唤;二为句式杂糅,“需要有……的掌控”杂糅,可改为“需要有……”,或在“有”后加上“对”,构成“有对……的掌控”的句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