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视频日记——以“虚拟在场”服务引导受众》阅读答案-路畅

2021-07-20 12:32超越网

打开一条全国两会报道视频日记,从“云端”直播现场中感受传播变革的伟力;观看一段珠峰侧量视频日记,从攀登者大口喘息中感受测量人的辛苦与执着;点开一段插秧视频日记,从劳动者辛苦劳作的身姿中体会种田的艰辛不易……当前,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视频日记,在各大信息平台流行起来。许多遥不可及的生活工作场景,以视频日记方式生动地映现在网络世界,让分散在各个角落里的受众,足不出户同样可以感受世界的丰富精彩。
视频日记英文名Vlog,主要以视频形式记录拍摄者的日常所见,被广大网友接受并应用到新闻生产当中。前段时间,各种各样的视频日记让居家隔离的人们了解到不同群体的抗疫实景,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望。与传统视频新闻相比,视频日记实现了亲历者和传播者的统一,以“我在场”的叙述模式,带给用户代入感很强的观看体验,从而打开受众感知世界的新大门。
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媒介形态,视频日记让受众实现了从“看新闻”到“体验新闻”的转变,满足了人们体验感以及临场感需求。《人民日报记者夜访风暴之眼金银潭医院ICU病房》中,行进式镜头的现场聚焦触发受众强烈的情感体验,屏幕仿佛不存在了,受众切身感受到ICU病房平静而忙碌的背后,实际上是生与死的较量,实现了身体的"虚拟在场",获得了身临其境之感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视频日记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传播效果,一方面是因为视频能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帮助受众对事物进行直接把握,形成认知印象。另一方面,视频日记中,亲历者以第一视角进行讲述,其语态、表情、身体姿势都成为语言之外的伴随文本,传递着第三方视角所没有的潜在语义和默会知识。如“康辉大国外交视频日记”,主持人拍摄自己跟随出访的台前幕后的故事,让受众了解到许多往常电视新闻中看不到的细节,并因为亲历者的亲身讲述变得更为可感可亲可近。在视频日记中,第一视角给受众带来极强的代入感,从而形成了自我虚拟在场的认知模式。受众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多种感官卷入传播场域,使得传播主体之情境,化作受众之情境,传播主体之体验,化为受众之体验。
视频日记这种新的传播形态带来“在场”影像的直接呈现,减少信息转播的疑虑,满足人们对世界深度认识的渴望。另一方面,这种体验式传播方式,使得受众与新闻中的人物建立起情感关联,当听到视频日记中的人物像朋友一样诉说他的经历,受众很难置身事外,从而更容易接受视频传达的思想、立场、观点等,对新闻内容有了更多的认同和理解。
无论媒介形态如何变迁,受众对优质内容的追求不会改变,对真实世界认知探索的创新不会改变。主流媒体只要牢牢立足自身内容权威、解读专业的优势,紧跟传播技术变革的前沿实践,努力强化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就能提高信息传播效能,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摘编自路畅《视频日记——以“虚拟在场”服务引导受众》)
11.下列对文中“视频日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频日记兼取传统日记和新闻的功能与价值,主要以视频形式记录拍摄者的日常所见,依附于各大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传播。
B.视频日记由视频新闻和传统日记相结合而产生,虽然名之曰“视频日记”,但在新闻和日记之间,其特征和用途更接近于新闻。
C.用户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应归功于视频日记创作者“我在场”的叙述模式,视频日记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事件的亲历者和叙述者。
D.第一视角给受众带来极强的代入感,传播主体的情境和体验向受众转化,从而把受众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卷入传播场域。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体部分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视频日记的特点和它优于一般新闻的功效。
B.文中的“我在场”和“虚拟在场”位于创作者和受众之两极,具有因果关系,创作者的“我在场”必然带来受众的“虚拟在场”。
C.视频日记使受众很难置身事外,受众超越信息的获取而建立与新闻中人物的感情关联,更容易接受视频传达的思想、立场、观点等。
D.文中举“康辉大国外交视频日记”一例,说明因披露了主持人跟随出访的一些台前幕后的故事,才让受众感到更为可感可亲。


11.D.“从而”错误,选项因果倒置。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受众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多种感官卷入传播场域,使得传播主体之情境,化作受众之情境,传播主体之体验,化为受众之体验”。
12.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主体部分运用对比论证”错误,应该是举例论证。
B.“创作者的‘我在场’必然带来受众的‘虚拟在场’”错误,这一表达过于绝对化。根据原文第三段“行进式镜头的现场聚焦触发受众强烈的情感体验,屏幕仿佛不存在了”等表述可知,仅仅是“我在场”还不够,还必须辅之以“行进式镜头的现场聚焦”等摄影技巧和手段。
D.“因披露了主持人跟随出访的一些台前幕后的故事,才让受众感到更为可感可亲”错误。依据原文第四段“一方面是因为视频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视频日记中,亲历者以第一视角进行讲述……”“主持人拍摄自己跟随出访台前幕后的故事……并因为亲历者的亲身讲述变得更为可感可亲可近”可知,“让受众感到更为可感可亲”的主要原因是“亲历者以第一视角进行讲述”或“亲历者的亲身讲述”。
故选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