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多岁月
①时间是公平的,岁月不会凭空增多。“勤勉多岁月”,无非是靠勤劳不懈,让每一个当下被充实,别人犹豫不前的时候,你已经在行动;别人还在睡睡觉的时候,你已在学习充电;别人放弃的时候,你依然在坚持……只要_____________,你就会得到时间的奖励。
②勤勉是实现生命意义的必由之路。为了“阐旧邦以辅新命”,冯友兰在85岁高龄时,决心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他虽身体病弱,却仍著书不懈,历时10年,终于完成这部皇皇巨著;李云鹤23岁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已有60多年,依然耕耘不歇,至今已修复了4000多平方米壁画、500多身彩塑。冯友兰和李云鹤勤勉工作,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价值,也让自己的生命意义更加厚重。
③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勤勉简单地理解为“让自己忙碌起来”,这是一种误解。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之事,才能赋予时间以效率。一次,爱迪生想知道灯泡的容积大小,便请助手去测量,却许久不见助手送来数据,他见助手在桌旁不停地演算,就忍不住上前询问,助手说他已经测量出灯泡不同部分的周长,现在正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爱迪生哭笑不得:“你不知道先往灯泡里灌满水,然后再去测量水的体积吗?”由此可见,真正的勤勉需要的是自我突破,只有及时调整自己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才能避免低效的忙碌,让忙碌更有质量。
④还有一些人把勤勉与吃苦等同。固然,如果没有找到自己乐于为之献身的事业,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就是一种“苦”;但是,如果找到了心甘情愿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勤勉就是一种乐趣了,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被问到“为什么能数十年如一日勤于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回答都是把喜欢的事情当事业做,一个人只有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勤勉才可以持久;也只有持久的勤勉,才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⑤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邓拓曾说:“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以时间为河,以梦想为帆,以勤勉作桨,则百事可做,百业可成。
17. 根据你对本段论述内容的理解,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18.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甲】第②段首先提出了“勤勉是实现生命意义的必由之路”的观点,接着列举了冯友兰、李云鹤的事迹来进行论证。
【乙】第③段举爱迪生的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意在阐明真正的勤勉从来不是盲目地忙,而是调整思路后的自我突破。
【丙】第④段由一些人“把勤勉与吃苦等同”的错误看法谈起,告诉我们勤勉的乐趣在于找到心甘情愿为之献身的事业。
19. 下面的材料可以作为上文中哪一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
【材料】
修复文物的工作繁琐精细,为了提高修复的效率,李云鹤在技术上不断求新求变。经过反复琢磨,他开拓出“空间平移”“整体揭取”“挂壁画”等众多国内首创的技法,凭着自己的努力摸索出了一整套完善的修复工艺。
【答案】
17. 勤劳不懈
18. 丙
19. 第③段。材料主要叙述李云鹤修复文物的案例,有力地论证了如何再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与第③段分论点契合。另外,在本段列举了爱迪生与助手的反面案例,将李云鹤的正面案例加入可以起到正反论证作用。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充句子。根据“‘勤勉多岁月’,无非是靠勤劳不懈,让每一个当下被充实”分析,这句话是在解释“勤勉多岁月”,根据“别人犹豫不前的时候,你已经在行动;别人还在睡睡觉的时候,你已在学习充电;别人放弃的时候,你依然在坚持……”分析,这句话是在用具体案例去解释怎样勤勉,最后一句应该引出观点就是要契合主题“勤勉”,结合前文对“勤勉多岁月”的解释,可得出只要“勤劳不懈”,你就会得到时间的奖励。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丙项错误。根据“如果找到了心甘情愿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勤勉就是一种乐趣了”分析,丙选项对于第④段的解释因果倒置了,勤勉的乐趣不是在于找到心甘情愿为之献身的事业,而是如果找到了心甘情愿为之献身的事业,那么勤勉就会变成一种乐趣。故选丙。
【19题详解】
考查对论据的分析。所补充的论据必须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要有较强的说服力。解答此题要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各段的分论点,根据论点选择合适的位置。该材料是说李云鹤有明确的目标,为了提高修复文物的效率,他在技术上不断求新求变。与第③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之事,才能赋予时间以效率”分论点契合,可以作为第③段的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本段分论点。另外,本段列举了爱迪生与助手的反面案例,李云鹤修复文物的案例可以作为正面事例,放在第③段形成正反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