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它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的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是一部闻名世界的线装书。
京杭大运河不像长江、黄河那样的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从西到东,直奔大海。(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河流都是自然形成的,河水之力也只能因势利导;而大运河是人工开挖的,其目的就是让它给社会造福,让它勤奋地工作。几千年来,它展示着人类的文明史。运河两岸一座又一座的大小城镇,都因它的开通而兴起。不仅运河水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滋润、孕育着沿岸的儿女和城市。运河边的建筑,如会馆、河埠、码头、桥梁、船闸及漕运衙门等都是为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而建。
历史上,一条大运河,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民族的融合。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运河人自然是智者,运河两岸早已谱写了动听的田园牧歌。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总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一头连着美丽的西子湖畔,一头连着雄伟的万里长城。
B. 它一头连着雄伟的万里长城,一头连着美丽的西子湖畔,总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
C. 它总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一头连着雄伟的万里长城,一头连着美丽的西子湖畔。
D. 它一头连着美丽的西子湖畔,一头连着雄伟的万里长城,总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B.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8. C
19. A
20. 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儿女和城市。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依据所填文句前面的文句“京杭大运河不像长江、黄河那样的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从西到东,直奔大海”分析可知,从上下文衔接和照应上看,括号内的句子应该先总说京杭大运河的特点,且括号里内容和“汹涌奔腾,气势磅礴”形成对比,所以“文文静静,水波潋滟”在前,据此可排除B、D项;前面说京杭大运河不像长江、黄河那样“从西到东”,所以在地理方位上应是“从东到西”,应先说“万里长城”,再说“西子湖畔”。故排除A项。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是一部闻名世界的线装书”运用比喻修辞,把“京杭大运河”比作“线装书”。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势气如山”是比喻;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以“护”写“水”,以“送”写“山”,是拟人;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绿”借指“叶子”,以“红”借指“花”,是借代;“肥”“瘦”是拟人;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和“情”谐音,一语双关。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成分残缺,“不仅运河水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滋润、孕育着沿岸的儿女和城市”成分残缺,后面一个分句缺少主语,将“运河水”放在“不仅”的前面;第二处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为先“孕育”后“滋润”。修改后的句子应为: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儿女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