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干枯的渭河河道边上种满了洋槐,含苞的、已开的、开过的,一簇簇、一串串,白白的、甜甜的,挂满了洋槐枝头。风儿袭来,那一阵阵迷人的甜香不仅勾引着我的味蕾,还勾引着我的思绪,我似乎又看见了我的老屋,老屋后的槐花树。
在这个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里,闪闪跳动着的那一个个场景像电影倒带一般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那黑漆的木门,长长的巷子,厚实的土墙,小小的院子,随风微动的秋千,高高的桑树,屋后的洋槐,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
老屋后头有两棵槐花树,每到四月中旬,奶白色的槐花便如串串可爱的风铃挂满枝头,( )着醉人的身姿,散发着( )的芳香,在这人间四月天里招蜂引蝶,当然还有我们这帮孩子。每每这时,奶奶便拿来钩子,用铁丝牢牢绑在长长的竹竿上,父亲在房檐角落找好地儿,支起长梯子,爬上房顶。低的地方就顺手折下,高的地方就用奶奶扎好的钩子钩住较繁的槐花枝,快速转动竹竿,轻松地就拧断槐树枝,扔到院子里。奶奶领着我们把白白的
槐花一串一串( ),放进竹筛子,调皮的孩子们则偷偷捏串生槐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巴,大口嚼起来。甜甜的槐花汁和着口水一同流下来,用袖子擦去口水,想再吃一串,却被奶奶及时阻止:“狗娃,这东西生吃多了不好,婆给你蒸熟再吃。”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知不觉 摇曳 赏心悦目 撸下
B.悄无声息 摇荡 沁人心脾 摘下
C.不知不觉 摇曳 沁人心脾 撸下
D.悄无声息 摇荡 赏心悦目 摘下
19.下列对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喻 拟人 借代 B.比喻 拟人 夸张
C.排比 比喻 借代 D.对偶 比喻 拟人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风儿吹来,那一阵阵迷人的甜香勾引着我的味蕾和思绪,我似乎又看见了我的老屋和屋后的槐花树。”从语义上看这句与原文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答
18.C。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此类题常常结合排除法进行解答。
(1)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2)悄无声息:①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②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此处指时间的流逝,跟声音没有关系,只是表达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故应选用“不知不觉”。(3)摇曳:指逍遥;轻轻地摆荡,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样子。(4)摇荡:①摇摆晃荡; ②动荡; ③撼动,摇动。结合语境“醉人的身姿”,应用“摇曳”。(5)泌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6)赏心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此处指花香,对象不对,所以只能用“泌人心脾”。(7)撸下:口语词,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捋的意思,从上到下的动作。(8)摘下:就是一个简单摘的动作,结合前面槐花一串一串的特点,“撸下”更形象更生动。
19. B。“那一个个场景像电影倒带一般”“奶白色的槐花便如串串可爱的风铃”为比喻;“摇曳着醉人的身姿”为拟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巴”为夸张。文中没有使用排比、对偶与借代的手法。
20. “袭”强调变化的轻微和不知不觉,比“吹”更形象生动,也更有意境与韵味;原句用“不仅,还”的句式,层层推进,起到强调作用;原句用“我似乎又看见了我的老屋,老屋后的槐花树”拆分成两句,节奏舒缓,富有音韵美,与作者要表达的淡淡乡愁也更为吻合。(4分,三个点,答对两点,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