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社区治理应当借助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以多样化的治理方式,共同有效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从而增强社区凝聚性,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增进社区整体利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治理本属社会治理范畴,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格局,要想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最佳效果,必须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社区治理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有着深远的政治意味,是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实践的生动体现。
(摘编自张平等《新治理观视域下城市社区建设的中国道路》)
材料二: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理念,充分说明了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空间共同体,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内生型”组织,源于社区内部,如业主自发成立的业主委员会、没有经过正式登记注册的“草根型”组织等;另一类是产生于社区外部的“外生·型”组织,以提供专业服务为己任,主要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草根型”组织更多集中在兴趣爱好类的文体活动,以及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外生型”组织参与更多的是一般公共服务或行政事务。
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关键,是在形成内部聚合力的基础上开展主体间的互动合作。首先,将基层“区域化党建”做深做细,形成不同主体间的强力聚合关系。来自不同主体的党组织是“纽扣”,党组织间的联动机制是“纽带”,以“纽扣”带动“纽带”形成多元治理主体的联结和聚合关系。其次,打造社区公共空间,为不同主体互动合作提供平台。也就是说,需要一些制度化的保障措施将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参与公共事务。
(摘编自陈秀红《如何把“社区治理共同体”做实做好》)
材料三:
消杀测温,运送物资,代收快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业服务人员格外忙碌。全国700 余万物业服务人员配合社区联防联控,牢牢筑起一道安全防线。从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来看,物业管理的意义更加凸显。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末梢,也是基层治理的重点,而物业管理正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物业不仅管理社区建筑物、能源供应等,还承担了卫生防疫、垃圾分类等社会管理职能。加强物业管理,推动物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物业服务应当插上智慧的翅膀,加强技术运用和机制创新。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物业管理服务中的应用,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创造更多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来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同时,在治理结构、资金使用等方面探索新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摘编自赵展慧《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
4.下列对社区治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社会治理角度看,社区治理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从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实践角
度看,社区治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B.社区组织主要分为“内生型”“外生型”两类,前者如业主自发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后者是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外部组织。
C.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应将基层“区域化党建”做深做细以形成不同主体间的强力聚合关系,并且打造有利于不同主体互动合作的社区公共空间。
D.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物业管理应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此为治理基础推动物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只有着眼于这五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B.“内生型”社区组织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兴趣爱好类的文体活动以及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上,未能深度参与到一般公共服务或行政事务之中。
C.物业管理对于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的意义,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业服务人员的忙碌身影中可以得到证明。
D.物业服务应当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创造出更多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也应当探索治理结构、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新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6.新时代公民要树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请你结合材料,以“强化多元管理,构建智能小区”为主题,为社区治理拟写三条建议。(6分)
答
4.(3分)D
5.(3分)B
6.(6分)
①倡导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方式多样化,共同有效处理社区公共事务;(2分)②推动不同类型的社区组织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2分)③以数据安全为前提,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