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论是"先进"的、"科学"的,而中国古代文论则是"落后"的、"非科学"的,于是拥抱西方文论,对中国古代文论则弃之如敝展,并且说西方文论的价值根据是"人"与"自然",考察的是规律;而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根据仅仅是政治"教化",不考察规律。真是这样吗?
在那些追求西方时髦的人眼中,中国古代文论与封建专制的政治"教化"理论密切相连。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开始作为官方的正统理论。儒家的文学思想的确提倡政治"教化",特别是《诗经》,体现了诗歌的"经夫妇、厚人伦、美教化、成孝敬、移风俗"的功能,这就是说,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教化"说,明显是官方的文学理论,其│价值的根据是王者的统治。白居易《采诗官》中说∶"郊庙登高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白诗说的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有,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华文学和文论的主流并不建立在这种为统治者"教化"的价值上面。
在百家争鸣的条件下,孔子的学说最初也并非官方学说,孔子讲"道",他的"人道"是儒家学说的价值根据。作为儒家文论的起点,其价值追求全在一个"人"字上面,即对人自身成长的关切、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完美追求与对人的尊重与信赖。道家老子的"无之以为用"、庄子的"心斋虚静""以天合天"等思想,后来被转化为文论思想,更成为历代作家创作的内在依据。儒家文论的价值在"人的精神",道家文论的价值在"自然精神",非官方的儒道结合所构建的文学价值,终于为中国文学的发展赢得了胜利。
在中华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儒道文论相互补充,相互为用,形成了中华民族古代文论的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价值根据。《文心雕龙》提出了"自然之道",在刘勰看来,自然是有文采的,人也是自然,不过是比一般的自然更高贵的自然,因为人有心,有心则有言,有言则自然有文。就是说,有心智的人类和其他白然一样也是有文采的,或者说更具有文采。日月、云霞、人物,都是自然,它们本身右"寸"人以心感悟周围万物,也就有了"人文",这既是文学艺术的开始,也是文学艺大的公质源头系提据。在刘勰之后,尽管有韩愈的"文以明道"说、宋代理学家的"文以我道"适化头后子丛立学价值根据流行于世,但反对一味歌功颂德的理论似乎更多,像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中指出,人是"天",自然也是"天",人的天与物的天相接相合,赋予文学以意义,文学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融合。
中国历代的文学家之所以能创造出那么多优香的文学作品,与中国古代文人们所体认的,具有非官方性的、自然与人相契合的价值根据的文学之道有关。如果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所体认的文学价值只是官方的王者的"教化"那么就只能歌霸道,颂奴性,是断断不能产生那么多让人们永远享用的无与伦比的文学作品的。
(摘编自童庆炳《试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根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文论缺少对规律的考察,只为了王者的教化,这使一些学者理解产生偏差。
B.文学创作中体现政治教化功能的作品,最早出现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C.中国文学蓬勃发展,成就斐然,离不开非官方的儒道文论结合所构建的文学价值。
D.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文论政治教化的功能逐渐被人性的自然的价值理念替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文论价值根据问题,然后分析,再得出结论,逻辑严密。
B.文章由质疑一些学者对于中西方文论的看法开篇,再引出自己的观点,先破后立。
C.文章对中国古代文论价值根据的论述未避开官方文论教化说,客观公正,分析全面。
D.文章以《文心雕龙》为例,证明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郊庙登高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的描述,印证了官方文学理论的价值根据。
B.中国古代官方文学理论的价值根据是王者的统治,因此歌功颂德更符合统治者利益。
C.只要体认具有自然与人相契合的价值根据的文学之道,就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D.文章对中国古代文论价值根据的论述,启示文学家应该关注"人"与"自然"的契合。
答
1.(3分)C( A项“中国古代文论缺少对规律的考察,只为了王者的教化”错误;B项“最早出现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错误;D项“被人性的自然的价值理念替代”错误)
2.(3分)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中生有)
3.(3分)C(“只要......就”表述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