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伦理是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学观念系统中最古老而经典的伦理观念图式和道德实践图式,也是传统文化生存和演进过程中最重要而深刻的构成要素。在现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美德伦理遭遇了危机,但其对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无法取代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首先,现代社会转型给道德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传统社会,美德伦理因稳定的家庭生活而能够大化流行,在孩子的幼年时期,美德伦理的教育首先通过家教得到具体落实,然后借助私塾教育和家族共同体而渐次展开。然而,现代的孩子三岁起就被送到幼儿园过公共生活,不得不独立面对陌生人的世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从公共规则及其遵守开始。现代社会的转型所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家庭的日益萎缩甚或瓦解。现在的家庭不像原来的四世同堂式的大家庭或群居家族,基本都是父母加孩子,关系简单,规模小,家庭结构成为最不稳定的社会细胞。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特别是公民自身的道德品质培养,势必也会因此而空洞化。批判地继承传统美德伦理,对现代中国社会是一种十分必要且及时的自我医治、自我调适,甚至是一种道德文化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其次,美德伦理自身也有其不可消解的文化价值特性。这可以从传统美德伦理所倡导的家教家风对现代美德教化的重要性来加以佐证。家教家风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传统社会家教之于民智开启和民风淳化的历史经验毋庸赘述,仅就现代社会而言,家教不单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还可为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奠基。所以,人们常把家教看作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第一风向标。现代社会结构转型的公共化秩序不单单是宏观制度系统的强化,而且从根本上讲更需要公民传统美德的内在支撑。麦金泰尔认为,对于一个缺少正义美德的人来说,普遍的正义规范约束效果等于零。社会公共性确实具有其宏观结构的外在普遍性特征,但人格典范、道德先进和品格卓越同样是公共文化价值的精神根基,更是引领公共社会生活的内在价值力量。
再次,现代社会的道德平面化呼唤着道德模范的引导。现代社会强调民主伦理,普遍的政治民主和市场经济使得伦理平面化、一律化。但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人们仍然需要并欣赏一种优雅高贵的生活,需要“道德绅士”和“文化精英”——真正的“文化精英”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中国社会正是由于道德绅士和文化精英的缺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伦理趋于平面化。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必须站在前面引路,人类社会需要引路者和开拓者。谁能成为我们的开拓者、先行者?美德伦理恰好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对于道德来说,应该需要英雄和道德模范来示范引领。因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价值,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存在,它的传播除了教化和意识形态宣传之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人类开辟理想的生活境界。
(摘编自万俊人《传统美德伦理的当代境遇与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美德伦理能够重获生机,那么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B.传统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结构具有稳定性,有利于孩子幼年时期道德品质的培养。
C.美德伦理自身具有不可消解的文化价值特性,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必须由家教奠基。
D.当代中国社会伦理有趋于平面化的倾向,主要原因是缺少了道德绅士和文化精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针对传统美德伦理在现代社会遭遇危机的问题,开门见山提出了观点。
B.文章对比古今家庭结构的不同,论证社会转型给道德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C.文章引用麦金泰尔的话,为论证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D.文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层层深入,逻辑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德伦理是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构成要素,至今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B.现代社会家庭规模较小,这使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C.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重视伦理美德教育应该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D.只要社会还需要并欣赏优雅高贵的生活,道德绅士和文化精英就有存在价值。
1.(3分)B(A项“如果……就”有误。C项“现代公民道德必须由家教奠基”有误。D项“主要原因是……”有误。)
2.(3分)D(“层层深入”有误。)
3.(3分)B(“父母有更多的时问和精力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