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良渚,良渚是一部古典的线装书。我们无法确切地洞悉,五千多年前的阳光如何照耀在九州大地上。但我们知道,五千多年前的阳光曾照耀在草木葳蕤的天目山脉上,在那里,人类已经走向了有秩序的玉帛王国。建造城郭,手工琢玉;城外种植水稻,水利工程可观,让肥沃的土地随时可以得到浇灌润泽……
这是低调的江南。这里的先民用黑土烧制古朴的陶器,把精美的玉石雕琢成“琮壁”。( )当年没有农业、手工业的称谓,但基本的分工已经产生,规模化的玉器生产已经出现。成片的稻田和巨大的粮仓,诉说着日子的般实。
良渚的记忆,重新奠定;江南的聪慧,历来如斯。再读良渚,良渚是一部现代的精装书籍。良渚成为世界遗产,那些散落在平原绿地上的村庄,全都发生了变化,处处整洁、靓丽,释放着江南特有的韵味。博物馆、遗址公园和附近的环境更加和谐共生。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敬天祭地,敬畏自然,他们还制作漆器、骨器。
B.他们制作漆器、骨器,他们敬天祭地,敬畏自然。
C.他们制作漆器、骨器,他们还敬畏自然,敬天祭地。
D.他们敬畏自然,敬天祭地,他们制作漆器、骨器。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答案B
思路点拨 由括号前面先民们制作陶器、玉器可知,后面接着说“制作漆器、骨器”,与之更照应、连贯,据此排除A、D;“敬天祭地”和“敬畏自然”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层进关系,据此排除C。
19.答案C
思路点拨 C项和文中画线句都使用了拟人手法。A.夸张。B.设问。D.互文、夸张。
2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答案:随着良渚成为世界遗产,那些散落在平原绿地上的村庄,全都发生了变化,处处整洁、靓丽,散发着江南特有的韵味。(3分,若有其他修改,合理亦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