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5年12月,中国、美国、法国及欧盟等缔约方在法国巴黎达成了一项协议——《巴黎协定》,协定要求在21世纪末将全球的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力争在21世纪下半叶全球实现碳中和。碳中和要求所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与大自然吸收的总量相平衡。因此碳中和不是二氧化碳零排放,而是一个国家之内的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即一个国家领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大自然所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平衡,其目的是维持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大致稳定,避免地球表面温度的大幅变化,防止气候变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中央领导人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大宣示,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无论是达峰目标还是碳中和的愿景,对中国的发展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实质上是一场发展转型的竞争。以欧盟为例,其达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实现发展之后知道什么时间二氧化碳排放出现峰值的,达峰之后有一个漫长的平台期才开始缓慢下降,现在即将走向快速下降,然后走向碳中和。而中国则是人为地设定了达峰的时间表,现在仍在爬坡,还没有看到峰顶;达峰后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渡过平台期,实现稳步下降,再到快速下降,进而实现碳中和。欧盟承诺的碳中和时间与达峰时间的距离是70~80年,中国承诺的碳中和时间与达峰时阃的距离是30年,达峰之后几乎没有平台期的缓冲就要开始下降,且是快逸下降,这些就是中国的最大挑战,道路或路径几乎相同,但是时间是非常紧迫的。
中国的GDP碳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欧盟的6倍多。当前宣示的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就是要倒逼中国发展转型,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力。从全球治理雾霾的经验来看,英国伦敦和德国鲁尔治理大气污染都是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东欧的大气污染治理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和技术进步,大体上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欧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现减排,那个时候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技术的成本是目前的许多倍,我国在2030年以后开始减排,届时低碳技术的成本又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以光伏发电成本为例,1990年每千瓦时的光伏发电成本是100美元,2000年降低到10美元,2010年降低到1美元,现在的平均水平是5美分,深信2030年、2060年肯定是大大低于目前水平。
如何应对碳中和问题,最紧迫的挑战是一个多答案的选择题,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欧盟的成功在于民众的支持,美国减排的成功在于市场的力量,中国的成功应该是民众的力量加上市场的选择和制度的优势三方面的结合。目前,中国的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了国家意志,只要将这些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地方政府,每一家企业,乃至每一个家庭,发挥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即发挥民众、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总之,无论减排还是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本质就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一场发展转型的竞赛,均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机遇,化危为机。
(摘编自李俊峰、李广《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二:
中国传统村落是乡村旅游地的重要类型,它以古朴的村落风貌、丰富的文化景观与独特的民居建筑见长,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但凤貌维持、古建保护与旅游开发、低碳诉求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对立。如太阳能热水器在屋顶的架设产生视觉污染,破坏古朴的村落意境;沼气池的开挖建设有可能损坏古建文物。因此,从中国传统村落的资源特征和保护需要考虑,探索相应的碳中和实现路径势在必行。
对于传统村落而言,应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自身特征的低碳清洁能源,合理使用太阳能、地热能和乡村地区丰富的生物质能,寻找到村落保护、旅游发展、低碳诉求的理想点。采用村落四旁绿化与建筑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植绿技术,绿化、美化村落环境,营造出悦目的感官体验效果,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同时兼具固碳生态服务功能。固体废弃物是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地主要碳源之一,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处理依据的基本原则,在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水平尚待提高的情势下,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地的低碳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与支持,社区居民的自愿参与和融入低碳生活,方能推动乡村旅游地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丁雨莲《碳中和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净碳排放估算与碳补偿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国家领域内,大自然所吸收的温室气体总量与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达到平衡,就是二氧化碳零排放。
B.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所承诺的碳中和与达峰的时间距离较短,且达峰后几乎无平台期的缓冲就得快速下降。
C.碳中和的本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转型竞争,把握机遇,化危为机,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关键。
D.中国传统村落的旅游优势是风貌古朴、文化景观丰富且民居建筑独特,短板是开发困难,无法满足低碳诉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宣示,既是面对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也彰显了保护地球家园的大国担当。
B.因为有欧洲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可借鉴,加上低碳技术成本的大幅下降,我国可以如期兑现碳中和的承诺.
C.如果充分发挥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调动民众和企业,分解减排任务,就能克服困难,从容应对碳中和问题。
D.合理使用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之间矛盾的解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碳中和的一项是(3分)
A.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尝试提供碳信用、碳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
B.实行垃圾分类,居民投放日常产生的可回收物,经回收后可获得收益。
C.为推进氢能发展战略,加大煤制氢、石油制氢和天然气制氢的规模。
D.在光伏治沙中探索“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的商业模式。
4.关于乡村旅游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材料二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答
1.(3 分)B
2.(3 分)B
3.(3 分)C
4.(4 分)
①合理使用低碳清洁能源;②营造固碳生态;③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固体 废弃物;④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和融入低碳生活。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 分)
①首先阐述碳中和问题产生的背景、内涵以及中国碳中和的愿景;②进而指出碳中 和对中国的发展转型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③最后提出发挥民众、企业和政府积极性 以及应对碳中和问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