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跨学科和多学科共同促进和协同发展的结果

2021-04-04 17:32超越网

材料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跨学科和多学科共同促进和协同发展的结果。机器人不仅涉及驱动器和传感器,控制和计算,同时跟材料、算法都有关系……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大部分还是采用进口产品,这对国产机器人企业是个挑战——现在国产机器人因性能、数量和质量等差距,还局限于应用在相对低端的工业。而国产传统机器人亟待突破的关键,始终在于变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另外3个新的产业瓶颈,必须一起推进研究和突破。
    一是机器人编程,现在机器人编程方法阻碍了机器人的推广。二是机器人的校正方法,新机器人与现有工厂坐标匹配协同非常复杂,亟须自主掌握快速简洁的方法。三是传感器结合,传统机器人多使用位置传感器,未来要加入视觉传感器等,并保证协同高效……我们在闯传统“老三关”的时候,要同步闯“新三关”。这样,中国才有可能在下一个机器人广泛应用的时代中,走到别人前面。
    (节选自房琳琳《席宁:中国机器人大发展需闯“新三关”》,《科技日报》2019年8月23日)
材料二: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机器人行业迅猛发展。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达232亿美元,同期中国市场规模约为62.8亿美元。2012年至2017年全球市场平均增长率约为17%,同期中国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28%。从产品来看,我国在三大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均领先全球:工业机器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大应用市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600亿元。
    不过,在业内看来,国内市场需求牵引、产学研用结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才是未来的出路。未来国内企业可围绕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产品、细分市场、售后服务、资本并购等五个维度进行突破。唯有实现自主创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完善标准体系、健全检测认证、规范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已成当务之急。早在去年4月,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五年内形成我国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下一阶段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
    是推进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未来首先要推动机器人质量的提升,向中高端行业迈进。重点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充分利用机器人创新中心共建国家机器人创新平台,突破人机交互,柔顺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一类关键共性技术。
    二是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无序发展。工信部将进一步实施行业的规范管理,引导政策资源集中集聚。同时,利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促进行业自律,完善机器人检测认证平台,制定行业急需的标准。
    (节选自秦政《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前景分析》,“前瞻网”2018年5月11日)
   
材料三:
    研究发现:第一,近年来机器人在我国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已对中国1/3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产生影响。按照现有投资増速,我国机器人使用覆盖率、使用密度将在2025年前后逼近先进囯家水平。第二,机器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为0.3%;并且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存在非对称性影响,非技能劳动力受到机器人的“换人”冲击更大。第三,我国企业的机器人使用存在明显的微观差异,生产率异质性、政府的政策偏倚是造成机器人使用具有微观差异的重要原因。第四,机器人使用对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能力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效应,并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根据现有机器人投资增速数据,我国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将在2025年前后攀升至4.7%。
    (节选自程虹等《机器人在中国:现状、未来与影响》,《宏观质量研究》2018年第3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晶,机器人的发展是跨学科和多学科共同促进和协同发展的结果。
   B.我国如果想机器人领先于人,须闯过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的校正方法和传感器等“三关”。
   C.近年来,我国机器人行业迅猛发展,一个重要标志是三大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均领先全球。
   D.机器人使用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质量能力的提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机器人在我国增长趋势强劲,已对中国1/3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产生影响,对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将在2025年前后攀升至4.7%。   
B.由于性能、质量等方面的差距,我国工业机器人大多采用进口产品,国内机器人企业必须自主创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方可站稳脚跟。
   C.机器人使用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可能存在非对称性影响;而生产率异质性、政府政策偏倚导致我国企业机器人使用存在明显的微观差异。
   D.共建国家机器人创新平台,突破人机交互,柔顺控制等一类关键共性技术,可以推动我国机器人质量的提升,从而向中高端行业迈进。
   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机器人行业发展应采取的策略。(6分)


4.B(“须闯过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的校正方法和传感器‘三关””貌似正确,其实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应当表述为:须闯过……和传感器结合“三关”。)
5.C(混淆必然与或然,根据文中“机器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为0.3%;并且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存在非对称性影响”可知影响已然存在,而并非“可能存在”。)
6.①国家有关部门要高瞻远瞩,适时制定法律法规,用以完善标准体系、健全检测认证、规范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
②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要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促进行业自律,完善机器人检测认证平台,制定行业标准。③国内机器人企业应当围绕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产品、细分市场、售后服务、资本并购等维度进行突破,站稳脚跟。(每点2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