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始于唐,兴于宋,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究其因,千百年来,书院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在中国文化史乃至文明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走近书院,不只是重温其昔日荣光,也不只是向先贤致敬,而是感受氤氲其中的文化气质,聆听弦歌不辍的历史建音,挖掘意蕴深刻的时代价值。这不是简单的回望,而是具有深意的梳理;也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巡视,而是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
走近书院,有益于增进文化认同。书院曾是高等学府与图书馆的象征,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文化与学术的标志。走进书院,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文化精神的灵魂所在。
( )。当我们走进书院,深情抚摸书院文化,会油然而生自豪之情,从浩如烟海的卷铁中发现丰富的文化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先贤思想中赞叹我国人才辈出。文化自信从何处来?不是来自抽象的宣教,也不是来自盲目的自大,而是来自肥沃的文化土壤、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容。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走近书院,有益于感受文化底蕴
B. 当我们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
C. 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
D. 当我们走近书院,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答
18.C(此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联系上一段的开头,句式应该选用"走近书院",本段内容主要在于谈论"文化自信"。)
19.A(A 项,拟物;B项.借代和对比;C项,夸张;D项,借喻。)
20.(示例)能真正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的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结构混乱,状语"真正"错放在定语的位置,"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语序错误。改出一处给1分,两处给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