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在美国版知乎Quora上,有这样一个提问曾引起过上万网友讨论:“中国是怎么生产这么

2021-02-22 15:49超越网

材料一:
在美国版知乎Quora上,有这样一个提问曾引起过上万网友讨论:“中国是怎么生产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十多亿人的?是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Janus Dongye,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博士用几张卫星图,给了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回答。“打开卫星地图软件,从卫星视角看中国大地上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山东省寿光市,你能从卫星地图中看出什么?是错落的岩石?贫瘠的灰土地?平原密布的,其实是上百万个塑料农业大棚。从卫星视角看,它也是看不到尽头的。其实,农业大棚只是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一个创证。从贫困到富足,中国只用了半个多世纪,实现了用有限的资源养育14亿人口,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背后是中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推进,是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以及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探索,而最重要的是亿万中国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巨大付出。到2030年,中国将达到14.5亿的人口峰值,这意味着,中国还要为未来新增的人口准备粮食。同时,中国正在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土地成为各个领域都在渴求的资源,让更多的土地生产粮食,已成为中国人努力的新目标。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谁来养活中国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然而,连年丰收、自给自足的背后,是中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这是因为,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任何一项微小的浪费都会放大为一个惊人的数字。
在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上,生产、流通、储存、加工以及消费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在收割环节,一些尚未实现机械化收割的地方因为收割能力不足,逢雨天谷物发芽霉变时常发生,农户因为储粮方法落后导致每年粮食损失率高达8%;在储运环节,由于物流设施和方式比较落后,每年抛撤遗留损失粮食达150亿斤;在加工环节,由于过度追求精、细、白的消费误区,导致企业过度加工,每年因此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餐饮环节的浪费更为触目惊心,据专家估算,中国每年在餐饮环节浪费粮食800亿斤至1000亿斤。
更让人担忧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适龄劳动力离开乡村进城务工,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逐年减少。出于对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担心,“谁来种地”仍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有资料显示,中国用全世界33%的化肥,生产了世界25%的粮食。对化肥过高的依赖和不规范使用,有可能带来土壤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利于农业生产长远发展。
(摘编自光明网《安全和隐忧:中国粮食奇迹的背后》)
材料三:
国际上来看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今年以来,联合国多次预警粮食危机。联合国发布报告称,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预计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在这样的境况下,中国人怎样才能把饭碗端得更稳?遏制粮食浪费任重道远,法治是治本之策。立法遏制粮食浪费必须坚持“全面原则”,涵盖从育种到餐桌的所有环节,确保每一粒粮食都不被浪费。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光盘行动”往往成一阵风,这就需要明确职能部门、餐饮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的责任,制定出易于操作的监督措施和处罚标准,并着眼于构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罚并重的制度机制。既要节流,也要开源。除了保护好耕地红线,以科技提升耕地亩产量,挖掘耕地红线之外可能的粮食耕种面积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摘编自《中国人如何端牢自己的饭碗》《时代邮刊》期刊,2020年第10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能生产如此多粮食,养活十多亿人靠的是那些数以百万计的塑料农业大棚。
B.由于中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快于粮食产量的提升,所以在我国任何一项浪费都会放大为一个惊人的数字。
C.对化肥过高的依赖和不规范使用,带来土壤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利于农业生产长远发展。
D.中国正在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人努力的新目标是争取让更多的土地生产粮食。
8.下列不属于影响中国人端牢饭碗忧虑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B.在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上,生产、流通、储存、加工以及消费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
C.餐饮环节的浪费更为触目惊心,据专家估算,中国每年在餐饮环节浪费粮食800亿斤至1000亿斤。
D.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适龄劳动力离开乡村进城务工,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逐年减少。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中国人能把饭碗端得更稳的相关对策。


7.D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靠的是那些数以百万计的塑料农业大棚”理解错误。材料一中“农业大棚只是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一个例证”可知农业大棚只是中国能生产如此多粮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不是唯一原因。
B.“由于中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快于粮食产量的提升,所以在我国任何一项浪费都会放大为一个惊人的数字。”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这是因为,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任何一项微小的浪费都会放大为一个惊人的数字。”可知选项因果倒置。
C.“带来土壤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利于农业生产长远发展。”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对化肥过高的依赖和不规范使用,有可能带来土壤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利于农业生产长远发展”可知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D。
8.A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不属于影响中国人端牢饭碗忧虑的一项,根据材料二的内容,A项内容在材料二第一段的开头,指出中国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接着用“然而”一转折,指出影响中国人端牢饭碗忧虑的原因,分别对应选项BCD的内容。由此可知A项不属于影响中国人端牢饭碗忧虑的一项。
故选A。
9.(1)完善立法,用法治力量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这才是治本之策。(2)依靠农业现代化。(3)对于餐饮环节的浪费,应该细化、强化惩戒机制。(4)挖掘耕地红线之外可能的粮食耕种面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