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2021-02-20 12:30超越网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触觉也没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21.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拟人、反复
B.排比、比喻、反复
C.借代、排比、比喻
D.借代、比喻、拟人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作陪衬的几根秋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1.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1)文句“…….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2)文句“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文句“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触觉也没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故选B。
22.①从强调的重点看,原文强调了长秋草是为了“作陪衬”,而改动后的句子强调的是要长“秋草”;②从描写的角度看,原文用“疏疏落落、尖细且长”写出了秋草的形状和分布的状态,更形象可感,而改动后的句子则显得干瘪;③从句子形式看,原句子更为舒缓,而改动后的句子虽简洁却不够舒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