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2020年是火星探测活动的窗口期,中国将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天问一号”

2021-02-10 11:18超越网

材料一:
2020年是火星探测活动的窗口期,中国将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从“东方红”到“天问”,在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等一系列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中国航天将开启迈向深空的新“长征”。
航天科技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进步最快、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这种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的航天领域尤其有竞争力。近年中国航天不拘一格用人才,青年人才挑大梁已蔚然成风,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
在世界航天进入大发展时代,中国航天将不畏艰险挫折,继续追天揽月征程,共享和平美好太空。
(摘编自《从“东方红”到“天问”中国航天迈向深空新“长征”》等)
材料二:
当前,航天科技日趋成熟,将其转移转化为全社会皆可利用的商业技术,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为便利,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的《航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商业航天”“鼓励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社会资源,研制发射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或星座,提供商业化运营服务”等目标。有关方面希望尽快出台《航天法》,明确商业航天的相关法律规定,促进商业航天的快速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细分领域对航天商业化应用提出了更为广泛的需求。国防大学教授谭凯家表示,在卫星导航应用方面,交通运输、农林水利、气象等行业领域都有更为可靠、更高精度、跨界融合的创新服务需求。在卫星遥感应用方面,测绘、海洋、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也需要更为精细、多样、高时效的观测。此外,在广播电视、通信、医疗、应急救灾等行业领域也需要更大容量、更广覆盖、更高安全的卫星通信应用。
在面向未来的太空经济时代,如何布局才能引领世界?快舟系列火箭总设计师梁纪秋认为,当务之急是打造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品牌,最根本的还在于软实力的提升。航天强国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对太空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迅速拿出解决方案。
未来的太空经济“有着长远而持久的机遇”,其行业规模“将会成长至数万亿美元”,这是高盛集团对未来20年间全球太空经济的预测。对应到中国市场,有专家预测,在“十三五”期间就将有8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总量。
(摘编自《放眼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
材料三:

2018—2019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分布图
(摘编自《20182019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研究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材料四:
过去各国在太空领域互相竞争,但耗资巨大的航天事业如今越发依赖国际间的合作,而中国是欧洲最喜欢的合作对象。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主任爱恩方德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太空国家,中国人正在开辟太空新时代。他说:“中国有自己的航天计划,正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推进,同时也对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而且,中欧之间已有不少航天合作项目。”欧洲空间局局长沃纳甚至希望,未来中国进行载人登月、载人探索火星时,也能与欧洲开展合作。
48岁的德国宇航员毛雷尔与意大利宇航员克里斯托弗莱蒂已经在欧空局宇航员中心学习了好几年的中文,两人还与中国航天员进行了共同训练。“我们想看看我们欧洲的宇航员是否能够与中国同行一起执行航天任务。”
沃纳也强调:“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多方合作的开放式登月理念,它将跨越国界、跨越地球上的一切危机。”
(摘编自《欧洲为何青睐与中国合作?外媒: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是一项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的航天活动,中国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体制优势。
B. 为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需要转移转化为全社会可用的商业技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
C. 卫星由火箭搭载升空入轨,之后由服务方负责运行和测控,并向市场提供遥感、通讯、导航等方面的服务。
D. 太空探索工程不仅耗资巨大,而且面临各种危机,需要各国秉持多元开放的理念,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东方红”到“天问”,中国航天科技的一系列跨越式发展,表明中国航天正在开创属于自己的太空时代。
B. 全球太空经济行业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在中国仅卫星导航、遥感、通信等应用领域,产值就有八千亿人民币。
C. 商业航天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发射、运营、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等环节,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
D. 中国有序实施航天计划且对合作持开放态度,得到欧洲航天界的正面评价,他们期待能与中国开展进一步合作。
6. 我国应如何更好地推动航天商业化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 B 5. B
6. (1)将航天科技转移转化为全社会皆可利用的商业技术,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2)软实力的提升,航天强国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对太空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迅速拿出解决方案;(3)需要各国秉持多元开放的理念,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项,“为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需要转移转化为全社会可用的商业技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当前,航天科技日趋成熟,将其转移转化为全社会皆可利用的商业技术,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为便利,已成为全球趋势”可知故,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项,“在中国仅卫星导航、遥感、通信等应用领域,产值就有八千亿人民币”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对应到中国市场,有专家预测,在‘十三五’期间就将有8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总量”可知,专家预测的“将有”,题干变未然为已然,表述错误。
故选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