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的那位阿姨,正在楼下空地上翻土锄地,想必是要开垦出一块菜地来。“阿姨,这花不要了吗(a)我拾起鸡冠花问正在干活的阿姨。
“不要了(b)阿姨热情地回答我(c)留着也没用,还占地儿,我在这栽点蔬菜,你烧菜要是少根葱缺头蒜就下来摘呀。”我一边道谢,一边暗暗地惋惜(d)多美的花呀!怎么就成了无用的呢?
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一枝花、一场雨、一次远行,都是诗意的生活。可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我们认为它们无用,而这些看似无用的一草一木,一书一曲,恰是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平静台,给沉闷的生活送来清风花香。
物质的富足可以让你的脚步抵达想去的地方,精神的追求更能让心灵的水泽花香萦绕。偶尔停下脚步,将一些时间花在看似无用的小欢喜上,其实是毫不可惜的。赏花、读书、喝茶、听曲,是夹缝里的阳光,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诗意和点缀。
翻身下床,打开书柜,抽出一本旧书,弹去微尘,认真地翻阅起来。从今天起,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的时间,留给文学,留给音乐,留给茶艺,留给舞蹈,留给手工,留给梦想。毕竟生活里,我们需要蔬菜,也需要鲜花。
18.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b | c | d | |
A. | ”? | ,” | :“ | -- |
B. | ?” | ,” | ,“ | : |
C. | ?” | ”, | :“ | -- |
D. | ”? | ”, | ,“ | : |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留给文学、音乐、茶艺、舞蹈、手工、梦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
18.(3分)B
19.(4分)①句中把“看似无用的一草一木,一书一曲”比作“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平静台”,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草木、书曲送来清风花香和诗意享受,给人的心灵带来美好的体验,支撑、滋养人的灵魂,与让心灵平静的栖息地相似。
20.(4分)①原文运用反复的手法,重点强调“留给”,语句铿锵有力,语意更重。②原文中每个事物独立成句,构成排比句,节奏更加和谐,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