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地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_____①_____。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劲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_____②_____。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18.下列各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组是(3分)
①富贵于我如浮云。
②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③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④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
⑤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⑥半天朱霞,粲然如焚,……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A.①②④⑤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⑥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简化为:“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但不如原文更有表现力,为什么?(3分)
答
18.D(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①“如浮云”是明喻,有比喻词“如”;②“嚼”“绿意”“阳光”,是拟物修辞;③“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是明喻,有比喻词“像”;④“天样纸”是明喻,有比喻词“样”;⑤“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是拟人修辞;
⑥“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是明喻,有比喻词“像”。故选D。)
19.①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②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第1空,根据“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其实即使有笔如云”可知此处应填一个表转折的句子,内容与“有笔如云”相反,推知可填“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第2空,根据“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可知此处呼应“不但”应填递进分句的下句“而且……”,再根据“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可知描写的是云的颜色,据此推知应填“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
20.①原文将人物行为置于自然景物中加以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更有意境和艺术感染力。②原文通过“聚拢”“袅升”“隐向”等词语,更能表现出美妙动人的动态过程。③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与前文更为协调统一,其中“不知何时”照应了“我”的“痴想”。
(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语境,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以及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句子所在的语境以景物描写为主,原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聚拢”“隐向”等动作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了牧羊的孩子赶着他的羊回家的过程;“炊烟袅升”“一片暮霭”是环境描写,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形态,渲染烘托了环境,使画面增加了美感和诗情画意;“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用一种文学性的语言描摹,比直接说“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更有意境和韵味。简化后的句子“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过于直白,缺少文学韵味,不适合描写性的语言情境。从语境照应的角度,“不知何时”与上文“正在痴想”形成呼应,使文章前后语脉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