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行动。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为“庆丰收、迎小康”。我国作为产粮大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左右,粮食储备库存9.1亿吨。我国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尽管我国现在粮食年年丰收,但人多地少的局面也十分明显,中国的食物资源其实远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中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上亿吨粮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忧患意识,杜绝粮食浪费。
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庆丰收莫忘节约应成为国人的基本遵循,要让节约粮食成为人人自觉的行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成为节约粮食的坚定践行者。
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在家吃饭要合理定量,坚持“光盘”;在外吃饭不讲排场,合理点菜,不贪丰求盛,同时要养成剩菜打包的习惯,不让盛宴变“剩”宴,造成舌尖上的浪费。本着节约精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珍惜手中的每一粒粮食。
(选自《2020年9月22日中国日报网评:丰收节,让厉行节俭成为最好的礼物》,有删改)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
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货行为。2013年1月,习近平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此后,习近平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机制惩戒,切实遇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明确要求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善,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竭制,但是,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关部门正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的工作进行。
(来源于2020年8月11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材料三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称:“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将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今年以来,受极端天气、恶性通胀、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的影响,津巴布韦面临严重粮食危机。中国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津巴布韦近25万民众提供粮食援助,可以满足他们在下一个雨季到来前的日常粮食需求。
在还有许多人饿肚子、吃不饱的情况下,解决粮食浪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紧迫性尤为凸显。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如果将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全部计算在内,那么食物浪费每年的成本高达2。5万亿美元。
就我国而言,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尽管口粮能确保自给,但粮食生产面临成本攀升、资源约束、刚性需求大等问题。“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既要节流,也要开源,这样才能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牢固。当前,要确保粮食安全,需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聚焦以科技提升耕地亩产量,以及挖掘耕地“红线”外可能“无中生有”的粮食耕种面积。“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它们也是我国未来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如果抓紧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并将其中1亿亩改造成水稻田,按每亩300公斤估算,则有望每年增加能养活8000多万人口的粮食产量。
疫情显现了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性,维护世界粮食安全,需要各方共同应对,袖手旁观将是危险且短视的行为,
“国际合作势在必行。”马克西莫•托雷罗•卡伦说,当前的重点是不要忽略那些需要粮食救济和人道主义援助的人,并向依赖粮食进口且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较贫穷国家提供更多援助。
(2020年9月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柴雅欣报道)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勤俭节约的美德,这种美德既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更能维护国家的安全。
B. 我们必须有忧患意识,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不要忘记勤俭节约,让节约成为人人自觉的行动,成为国人的基本遵循。
C. 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粮食安全问题。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D. 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这是我国"聚焦以科技提升耕地亩产量”的具体体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我国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全球22%的人口,但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上亿吨粮食,可见我国仍存在粮食危机,因此我们要有粮食安全的忧患意识。
B. 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大量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自觉行动起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C. 公款餐饮浪费已经成为节约粮食行动的最大障碍,群众对此反映特别强烈。只有加强制度约束,加大监督力度,实行严厉惩戒,方能切实遏制公款餐饮浪费现象。
D. 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粮食储备库存9.1亿吨,尽管如此,我们仍要对粮食生产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以防极端天气、疫情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的一项是( )
A. 某中学规定,在食堂就餐的学生必须买菜、打饭适量,所买的饭菜必须吃完。
B. 某餐馆每天都要几次请垃圾车把丢弃的菜叶、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拉走。
C. 武汉市餐饮协会推行"N-1”的点餐模式,即10人就餐只能点9人的菜。
D. 东莞市启动“文明就餐行动,倡议各餐馆单位设计“半份菜”“小份菜”。
4. 请结合前两则材料内容来阐释“光盘行动”具体的内涵。
5. 针对目前世界出现的粮食危机问题,中国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
【答案】
1. A 2. C
3. B
4. ①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在家吃饭要合理定量,做到坚持“光盘”。②在外吃饭不讲排场,合理点菜,不贪丰求盛,同时要养成剩菜打包的习惯,不让盛宴变“剩”宴,造成舌尖上的浪费。③本着节约精神,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
5. ①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成为节约粮食的坚定践行者。②既要节流,也要开源,以科技提升耕地亩产量,扩大粮食耕种面积,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牢固。③保证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加强粮食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