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一步步向数字化、科技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活起来”,让人们“触手可及”。
今年春节期间,当人们因新冠肺炎疫情宅在家中时,全国博物馆系统狠抓防控、主动应对,推出2000多个线上展览,涵盖在线虚拟展览、数字全景展厅、博物馆大数据平台、文物数字化展示项目等多种类型,博物馆网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
在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看来,必须用改革创新推动博物馆现代化、智慧化进程。“大
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博物馆推广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云展览’风靡互联网,博物馆成为智慧生产和知识创造的基地,博物馆走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在博物馆的公共归属无争议的情况下,广泛、平等、无差别的接触权成为博物馆积极追求的目标。“博物馆是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和包容发展的文化力量。”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告诉记者,现代博物馆的创立,就是打破知识垄断,破除社会不平等的有力举措,现代博物馆是尊重个体、启发民智、展示多元、包容万物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
“‘十三五’以来,中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普惠均等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显著特征,多元融合助力博物馆功能和作用彰显,改革创新推动博物馆现代化、智慧化进程,交流互鉴指引博物馆迈向世界舞台”刘玉珠说。
(摘编自郑晋呜《未来的博物馆如何发展》,《光明日报》2020年5月19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新华社南京5月18日电(记者朱筱、陆华东)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 86万个,教育活动33. 46万场,接待观众12. 2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l亿多人次。
18日上午,2020年“5. 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南京博物院举办。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开幕式上发布了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5535家,比上年增加181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710家。
本次活动首次尝试采用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方式,通过5G网络对主会场系列活动全程直播与话题推送,公众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共享博物馆发展成果。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与新华社首个合作项目“国云展”平台上线,由南京博物院联合8家文博机构举办的“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特展作为“国云展”首个直播项目于现场启动。2020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评选活动获奖名单于当天揭晓。
(摘编自《2019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 27亿人次》,新华网2020年5月1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系统推出2000多个线上展览,以充分满足因疫情宅在家中
的人们的文化需求。
B.现代博物馆打破了知识垄断,因而在任何情况下,广泛、平等、无差别的接触权都是博物馆积极追求的目标。
C.从近一年各大博物馆搜索热度来看,故宫博物院最受欢迎,国外的卢浮宫、大英博物馆 也受到网友的喜爱。
D. 2019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比2018年增加1亿多人次,这与博物馆
举办展览、教育活动相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想要让博物馆成为智慧生产和知识创造的基地,并走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必须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和行动。
B.博物馆是重要公共文化机构,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现状就反映了目前博物馆的数
量依旧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
C.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中有1710家非国家博物馆,这说明了博物馆是多元和包容发展的文化力量。
D.“国云展”平台的上线、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评选等活动,展现了博物馆的发展面貌。
6.博物馆借助科技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体验?请结合材料概括。(6分)
4.【答案】B 【解析】B项,“在任何情况下”错,前提是“在博物馆的公共归属无争议的情况下”。
5.【答案】B 【解析】B项,“目前博物馆的数量依旧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错,无中生有。
6.【答案】①借助数字科技,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活起来”,人们可以观看得更清楚细致。
②更多的线上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看。③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方式,可以让公众通过全程直播与话题推送的形式,参与博物馆的活动。(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