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本书将通过图解信息

2020-12-02 09:35超越网

材料一:
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本书将通过图解信息,让公众对垃圾分类有更直观的了解。垃圾从居民家中出来后,会被分类运送到不同的垃圾处理末端,在这些末端的垃圾处理设施里,垃圾会经过怎样的流程,最终减量并转化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城市的垃圾被填埋在哪里?垃圾焚烧后会产生什么?湿垃圾如何转换成肥料回归土壤?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的直观了解,一方面会帮助居民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比如湿垃圾可以加工成肥料,所以不要把纸巾、牙签等干垃圾混入,否则会给后端处理带来很多不便;另一方面,也会让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产生更多的认同,比如,垃圾分类可以让垃圾减量,也让更多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那么,居民在家花费的分类时间就有了直观的价值。
(选自《垃圾分类的全球经验与上海实践·前言》)
材料二:
在东京第二十三区清扫一部的官网上下载的一份中文清扫报告——去年我们搜集资料时,网站上的中文报告还是基于2017年的数据,最近发现,已经出了2020年的新报告-让我意识到日本的垃圾分类到底好在哪里。
这个报告告诉我们,要解决每一个具体的问题,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严谨的数据。而除了专业和科学,如何把专业的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公开信息,并清晰地传达给公众,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
这份中文报告虽然只有15页(日文报告有42页),但结构清晰,数据详尽,内容充实。比如,里面有东京所有垃圾处理设施的分布、类型、功能和整个系统的运作流程;也公开了每年处理垃圾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处理每吨垃圾和每吨粪便要花多少钱;当然也少不了技术细节,比如垃圾分类不当如何导致焚烧炉发生故障。
选自澎湃新闻对《垃圾分类的全球经验与上海实践》作者的访谈,有删改)
材料三:
 
(选自东京第二十三区清扫一部的中文清扫被告)
7.下列对“垃圾分类”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公众需要更直观地了解到垃圾分类是指填埋、焚烧、转换等不同处理流程,这能使垃圾最终减量并成为无害的物质。
B.在末端的垃圾处理设施里,湿垃圾转换成肥料回归土壤,而把纸巾、牙签等干垃圾混入其中,会给后端处理带来不便。
C.城市居民需要有两方面的认识变化:一是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的获得,一是对垃圾分类工作产生更多的认同。
D.垃圾分类可以让垃圾减量,也让更多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居民在家中为垃圾分类所花费的时间是有价值的。
8.下列关于这份中文清扫报告的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东京第二十三区清扫一部官网上的2020年中文清扫报告虽比日文报告少27页,但数据详尽,内容充实。
B.这份报告里面既有东京所有垃圾处理设施的分布、类型、功能和整个系统的运作流程,也有每年处理垃圾的收支。
C.将垃圾分类不当如何导致焚烧炉发生故障这样一类技术细节清晰地传达给公众,也是这个报告的十分重要的工作。
D.这份报告告诉我们要解决每一个具体的问题,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严谨的数据、通俗易懂的公开信息和清晰地传达。
9.材料三图片左上角标示的“3R”,是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的简称。结合图示内容和文字材料,说说这份报告希望市民在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



7.A项,“这能使垃圾最终减量并成为无害的物质”错。材料一只说“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的直观了解,一方面会帮助居民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另一方面,也会让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产生更多的认同……”,选项说“这能使垃圾最终减量并成为无害的物质”属夸大事实,曲解文意
8.A项,“2020年”错。应为“2019 年”。原文说“在东京第二十三区清扫一部的官网上下载的一份中文清扫报告——去年我们搜集资料时,……最近发现,已经出了2020年的新报告……”,说明报告是“2019年”的。
9.①在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减少使用会成为垃圾的物品②用完了也不要扔,尽量重复使用③如果一定要扔,也要正确分类,尽量使垃圾成为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