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等。一直以来,不少商家都以电子烟不含焦油、悬浮微粒等有害成分为卖点大肆推广,打着“戒烟神器”“清肺”等旗号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在我国,电子烟公司以科技公司为主,它们的经营范围主要是“电子产品”,其准入门槛比“烟草制品”“医药产品”还要低,因此就更加缺乏监管。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出台通告,提到国内还没有颁布电子烟的行业标准,并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摘编自左雨晴《强制性国标将出台 电子烟行业洗牌在即》)
材料二:
(选自“健康报网”)
材料三: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电子烟可以帮助烟民戒烟的说法缺乏“足够证据”。非但如此,还有害人体健康。一是抑制免疫基因。通过对比电子香烟使用者、传统香烟使用者和非吸烟者鼻子里的免疫细胞,发现吸电子烟会使人鼻子中358个免疫基因受到抑制,而普通烟民有53种免疫基因受到了抑制。免疫基因被抑制,会导致人患上多种疾病。二是引发心血管疾病。与从未使用过电子烟的受访者相比,使用电子烟的受访者患脑卒中的风险高71%,患心肌梗死的风险高59%,患心绞痛的风险高40%,且相关风险是吸普通香烟者的2倍。三是容易致癌。电池加热烟液产生的气溶胶中,含有对心血管有害的醛,包括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吸电子烟相当于将甲醛吸入身体。四是引发致命肺病。烟油中添加的双乙酰,会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使肺逐渐走向衰竭。
然而,电子烟销售商通过“时尚”“健康”“轻松戒烟”等宣传广告吸引追求新潮的年轻人。这种电子烟宣传会误导青少年,使他们不知不觉染上烟瘾。由于电子烟销售渠道比传统卷烟门槛低,线上购买无验证,线下购买无查证,未成年人可以轻易买到电子烟。
(摘编自李俊《电子烟真的是“戒烟神器”吗?小心引发致命肺病》)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研究发现,在鼻子中免疫基因受抑制的数量上,电子烟烟民约是普通烟民的7倍。
B. 在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发病风险上,电子烟烟民的风险是常人的2倍。
C. 电子烟中的甲醛、乙醛等成分容易致癌,这些有害成分就在烟液加热产生的气溶胶中。
D. 电子烟烟油中添加的双乙酰,会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从而致使肺逐渐走向衰竭。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据估计,2017年后全球电子烟销售额增长速度与之前每年增长20亿美元相比微乎其微。
B. 青少年容易被电子烟销售商弄虚作假的宣传误导,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染上烟瘾。
C. 人们将电子烟划归为电子产品,是国内电子烟行业难以得到有效监管的根本原因。
D.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与人们认识的提高,电子烟市场会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与治理。
6. 下列不属于减少电子烟对青少年危害策略的一项是
A. 电子烟是特殊“电子产品”,要严格管控电子烟的生产,提高电子烟生产的准入门槛。
B. 制定和出台管理电子烟的相关规定,严禁任何人为一己私利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C. 准确辨识,它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和味道等。
D. 加强对电子烟经销商的管理,严禁夸大事实的虚假宣传和误导,提高电子烟销售门槛。
【参考答案】
4. B B项,张冠李戴且范围扩大,“电子烟烟民的风险是常人的2倍”错误。原文说的是“使用电子烟的受访者……相关风险是吸普通香烟者的2倍”,选项第一将“使用电子烟的受访者”扩大为“电子烟烟民”,第二将“吸普通香烟者”换成了“常人”。故选B。
5. B A项,曲解文意,“微乎其微”错误。从材料二看,增长速度只是有所减缓,并不是“微乎其微”。B项,正确。
C项,曲解文意,“根本原因”分析不当。材料一中写的是“在我国,电子烟公司以科技公司为主,它们的经营范围主要是‘电子产品’,其准入门槛比‘烟草制品’‘医药产品’还要低,因此就更加缺乏监管”,这只是说将电子烟划归为电子产品使电子烟的准入门槛比“烟草制品”“医药产品”低,这会更加导致监管的缺乏,而并不能说明其是“根本原因”。
D项,无中生有,“会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与治理”。材料中与之相关的信息只有“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出台通告,提到国内还没有颁布电子烟的行业标准,并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而并未提及电子烟市场会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与治理。故选B。
6. C C项,答非所问,该项内容是介绍电子烟的概念及特点,提醒人们认识电子烟,不属于减少电子烟对青少年危害的策略。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