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极具创造力的文学样式,日益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最新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网民使用率达53.2%,网络文学创作者达1755万,累计作品2442万部。网络文学全新生产机制的出现,让许多人心中埋藏的文学种子得以生根发芽,写作不再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梦想,而成为有章可循、每个人都可一试身手的具体实践。这极大地释放了文学生产力。受益于读者和作者的深层互动,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内容多元化表现更加显著,已经形成都市、历史、玄幻等20余个大类型、200多种小分类,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此外,越来越多90后、95后新锐作家脱颖而出,不仅为网络文学新增体育、科幻等题材类型,也以其轻松幽默的文风为网络文学注入活力。新生创作力量源源不断的加入,将不断夯实网络文学创作的“金字塔”塔基,使网络文学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珊珊《网络文学:既要高质量也要正能量》)
材料二:
如何充分挖掘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的魅力,是摆在当代文艺创作者包括网络作家面前的一个课题。对此,网络文学进行有益探索,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当代人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结合起来,取得一定实效。一些网络文学作品聚焦表现中国历史进程。如《羋月传》以主角羋月的个人命运为线索,展示战国时期的风云激荡,呈现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让读者感受到勇气和信念的力量。《家园》主角是一个普通少年,他在战乱中成长,与人们熟知的隋唐英雄们一起保家卫国。这些作品从人类个体愿望情感出发、从主角成长线索入手,营造出强烈的代入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在网络小说中,历史不再遥不可及,它可亲可感,成为连接当代中国人情感的精神纽带。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运用行之有效的艺术手段,把传统文化意蕴融汇于艺术想象与创造之中。
《上品寒士》把古代文学的诸多经典意象、意境与当代中国人的生命体验相融合,以灵动的文字和细腻的笔触,表现中国历史文化的诗情画意,为网络文学写作提供了一种审美范式。《书灵记》继承《聊斋志异》的角色创造传统,以二次元类型的喜剧文风展开作品,把《论语》《山海经》等文化典籍人格化。这些作品具有亲和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青年读者追慕的对象。这启示我们,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应以有效艺术手法把中华文化特性转化为吸引读者的魅力,打开传统文化通往现代人的情感接口,唤起当代中国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文化创造增添后劲。
(摘编自王祥《借力良性互动促进文学创新》)
材料三:
当下新模式与新技术的应用为网络文学赋能,开阔着它的发展路径。在模式上,免费阅读模式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以此为契机推行免费阅读的番茄小说.上线不到一年,日活跃用户就超过1000万。网络文学的底色最终是普惠,在免费模式下,广告分成、用户打赏、IP孵化的多元收入模式建立起来后,创作者会得到更多的激励,很多新人作家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成为创作的新力量,最终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在技术方面,人工智能时代为网络文学赋予了新动能。人工智能为网络文学提供新的力量。以百度小说为例,首先在内容生产上,AI技术拥有的大数据资源给版权平台和作者提供客观、及时的数据参考;而语义识别分析打通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链路,形成开放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同时,百度小说建立的算法模型对引入平台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帮助优秀内容获得更多曝光与收益。
在内容审核上,AI技术运用到内容审核中,审核成本减少一半以上。而AI技术独有的语音合成技术解决了朗读卡顿、内容丢失、音色难听等问题,为用户带来了科技阅读新体验。“随着5G时代的到来,相信会有更多企业用AI赋能网络文学的发展,汇聚更多精品内容,在新的技术变革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声音。”曹晓冬说。
(摘编自张君成等《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
4.下列对网络文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日益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其用户数量已达4.55亿。
B.网络文学的全新生产机制让写作成为有章可循、人人皆可尝试的具体实践,从而极大地释放了文学生产力。
C.在读者和作者的深层互动下,网络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D.新锐作家脱颖而出不仅拓宽了网络文学的题材,也增强了网络文学的活力,还夯实了网络文学创作的基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羋月传》和《家园》尽管主角身份不同,但都聚焦表现中国历史进程,营造出强烈的代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让历史可亲可感。
B.《上品寒士》和《书灵记》把传统文化意蕴融汇于艺术想象与创造之中,具有亲和力,为我们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C.网络文学最终会走上普惠道路;免费阅读模式是网络文学的发展重点,它能够激励创作者,培养创作新力量,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D.运用AI技术,可为网络文学版权平台和作者提供客观、及时的数据参考,形成开放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有效降低内容审核成本。
6.如何推动网络文学进一步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分析。(6分)
答
4.D(“还夯实了网络文学创作的基础”混淆了时态。材料一中说“将不断夯实网络文学创作的“金字塔‘塔基’”。)
5.C(“免费阅读模式是网络文学的发展重点”于文无据,材料三中只说“在模式上,免费阅读模式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且“能够激励创作者,培养创作新力量,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的是“多元收入模式”,而非“免费阅读模式”。)
6.在创作上,挖掘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的魅力,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当代人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结合起来。在模式上,在免费模式下建立多元收入模式,激励创作者,形成正向循环。
在技术上,利用人工智能为网络文学赋予新动能,将其运用到内容生产、审核等方面。(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