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青少年阶段中,个体的身高、体重、骨骼、内脏等都有十分显著的发展变化,性特征的发展尤为突出。
由于人生经历较少,人生经验较为缺乏,青少年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时刻都想探寻问題的究竟,如大量网瘾少年沉溺网络游戏等均出于好奇心。同时,青少年的价值观尚未成 熟,有较强的虚荣心,甚至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
青少年充满激情和活力,他们对于刺激和新鲜的事物充满向往,敢于挑战和冒险。另外,这时期的青少年情绪不稳定,极易冲动,如出现打架斗殴等一些过激行为。他们渴望摆脱束缚,实现独立,自我意识也有所增强。
在进行青少年小组社会工作时,可先以当前流行的电视节目或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明星为话题进行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消除组员的心理不舒适感,也会使社会工作者和此次小组活动容易被组员接受,从而使组员枳极配合。
(摘编施佳薇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分析及其意义)
材料二:
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治素养评价体系》课題组抽取了 2987名中学生和大学生,对其法治素养开展了问卷训查.调立结果如下;
① 88.53%的中学生和89. 4 %的大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本质;89. 6%的中学生和92.5%的 大学生能够认识宪法的地位!85. 23%的中学生和94. 84 %的大学生能够准确认识“法治"和“法 制''的本质区别;86.91%的中学生和90.13%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② 72.49%的青少年认为学习法律的意义在于塑造现代公民品格、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80%左右的青少年相信法律能够维护公民合法权益。针对“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的提 问,青少年普遍选择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 86. 25%的青少年从学校课堂获得法治知识,59. 31 %的青少年通过互联冋法治宣传学习 法律;70. 37%的青少年赞同采取班级同学民主协商的方式管理班级;86. 86%的中学生和 89. 22%的大学生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消费权利;97. 51%的中学生和98. 23%的大学生具有 遵守公共秩序和纪律的观念。
④ 71. 84%的中学生和80%以上的大学生认识到法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财产 权利和社会经济权利等,65. 96%的中学生和76. 22%的大学生认识到宗教信仰和文化权利属 于公民基本法律权利。但仅有50.1%的中学生和43.23%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遵守公共秩序、劳动纪律,爱护公共财产属于公民基本义务。
⑤ 67.48%的中学生和67.05%的大学生在遇到矛盾纠纷时选择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解决 问题;面对家庭暴力,72.6%的青少年选择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但针对“当你发现同学或朋 友运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时,你是否会制止”的提问,仅30. 2%的青少年选择会制止,不确定 如何行动的青少年占48%。
(摘编自马抗美、袁芳《当前中国青少年群体法治素养的整体图景》)
材料三:
调查数据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地域的青少年群体对公权力界限的理解、遇到老师不当体 罚或家庭暴力时的维权表现、对班级管理方式的选择有所差别,这种地域差别突出体现在城乡差别上。与农村青少年相比,城市青少年对公权力界限的理解更为准确,具有更强的维权意识和民主意识。如面对老师不当体罚,城市青少年更倾向于向学校上级管理部门反映情况,农村青少年更倾向于向父母反映;城市青少年更赞同用班级同学协商民主的方式管理,农村青少年 则更认可老师的权威;等等。
(摘编自马抗美、袁芳《当前中国青少年群体法治素养的整体图景》)
4.下列不属于“青少年群体特征”的一项是(3分)
A. 生理快速发展。
B. 有好奇心和虚荣心。
C. 喜欢刺激、冒险,容易冲动。
D. 容易接受,积极配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青少年在心理、性格、思想等方而存在一些弱点、缺点是不足为奇的,甚至是必然的。
B. 虽然中国政法大学是在全国中学生和大学生中抽样调査,但调査结果总体反映了青少 年法治素养情况。
C. 材料二的调査结果,主要运用了数字说明、比较说明的方法,准确而多方面地反映了 情况。
D. 城市青少年比农村青少年更憧得用法律来維护自身权益,而农村青少年则更尊敬父母、 老师。
6.根据材料二的调查结果,任选三个角度概括说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群体法治素养的情况。(6分)
答
4.D(这是青少年小组社会工作釆用一些方法可产生的预期效果)
5.D(“农村青少年则更尊敬父母、老师”分析不正确,偷换了概念。原文是“农村青少年更倾向于向父母反映” “农村青少年则更认可老师的权威”)
6.①大多数青少年对法律常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制度的认知程度随学识增长呈现逐步提升 态势。(或:大多数青少年对法律常识、“法治”和“法制”的本质区别、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的认识随学识增长呈 现逐步提升态势)②大多数青少年对学习法律的意义、法律的作用和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有深刻的认 识。③大多数青少年能认真学习、宣传和运用法律,绝大多数具有遵守公共秩序和纪律的观念。④大多数青 少年对基本权利的了解和认识水平较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法律基本义务的了解和认识存在不足 之处。⑤大多数青少年群体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已形成,但面对他人的违法行为,很大一 部分青少年不去制止或不知如何采取相应法律措施。(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表述要准确,不准确的酌情 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