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阅读答案-楼宇烈

2020-10-26 20:21超越网

中医被古人称为“生生之学”,是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不能把中医视为单纯的疾病医学,它具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是包括哲学、艺术、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实际上,中医具有更深层的含义。
中医的第一个含义:上、中、下的“中”。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自古以来,善为医者,不仅能治病救人,而且能以医理论国事,治病与治国、治人融会贯通,一脉相承。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讲,“医”是治人的,而不是治病的。换言之,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看“病”。如果仅仅看病、治病,那便是下医。中医的这层含义与今天大不相同,如今学了医就只能去看病。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是治国的,良医是治人的,但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中医需要把握遵的根本精神、否则只会为围于成规、定法的“下医”。所以,中医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中医治人。
中医的第二个含义:不治已病、治未病。据《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不是治已病的,是治未病的,治未病,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以春秋战国时的名医扁鹊曾说自己的医术比不上两不哥哥,因为他只是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让人不生病。所以,中医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
中医的第三个含义:不能依赖药物,药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清代学者钱大昭在注释《汉书•艺文志》时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可见, 中医不是以服药为主的理念可能在清代相当盛行。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能不用药就不用,再好的医生也可能在用药过程中产生偏差,这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用药要慎重,能不服药就不用,这是清代的理念。当然,但凡事情都不能绝对化,需要用药时还是要用药,但不能依赖药物,药只是起辅助作用的。
中医的第四个含义:讲究“中正平和”这跟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一致的:生命不是造物主或神创造出来的,生命是天地之气达到和谐状态而产生的。生命因“和”而生,那么怎样维持其生命力呢?也是要靠“和”。中医用“中”的概念来调整人体各种的不平衡、不中正、不平和。生命因中正平和而产生、延续,这是中医最核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中正平和”是一种生命的动态平衡状态, “中”是一个不变的原则,但这个原则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里面,是要发生变化的,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我们要“致中和”。中国哲学非常强调一个“中”,还强调一个“时”。中国哲学里面讲的“时”,“时”的含义既包括时间也包括空间,是指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来调整“中”的原则,这些都是中医的诊断治疗或者预防的根本原则。
中医离不开中国整体的文化和哲学,中国的整体的文化和哲学也离不开中医。中医在实践中的运用,尤其在养生这个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提升和升华。同时,人对自然万物的认识的加深和扩展,往往伴随着人对自身生命的认识的深化。所以,中医可以说是一种生命哲学。
(摘自楼宇烈《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是一门人文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学问,而不是常人说的疾病医学。
B.第一段末句“中医治人”中的“中医”,指的是与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
C.中医认为,治病能不用药就不用,药物只起辅助作用,会使人产生依赖性。
D.使生命处于中正平和的动态平衡状态,是中医诊治或者预防的根本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明确提出观点,主体部分逐层展开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B.文章立足现实,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高度阐释了中医的内涵,观点新颖,见解独到。
C.文章对中医的深层含义依次展开了论述,逻辑上逐层递进,论证严谨。
D.文章善于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富有哲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强调中医的第一个含义是“上、中、下”的“中”并引用古语阐释,是因为人们常把“中”理解为“中西”的“中”。
B.中医不仅能治病救人,善为医者还能以医理论国事,如果学了医只能去看病,就会沦为囿于成规、定法的“下医”。
C.中医离不开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反之,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也离不开中医,否则将难以获得思维方式等的提升与发展。
D.纠正人们对中医的片面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传统中医学,保障人民健康,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参考答案】
1.D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A项,“不是常人说的疾病医学”错,据原文第1段段意及“不能把中医视为单纯的疾病医学”“它具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等语句,准确的理解是:中医不仅是一门疾病医学,更是一门具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的传统学问。B项,“中国的医学”错,第三段强调中医的第一个含义是“中医治人”,其中的“中医”,是与第二段所言的治国的“上医”及治病的“下医”相对而言的,不是与西医相对的“中医”。C项,“会使人产生依赖性”曲解文意,原文说“不能依赖药物,药只是起辅助作用的,强调的是治病不能依靠药物,语意中并没有“药物使人产生依赖性”之意。据下文可知,中医治病重在通过调整人体各种的不平衡、不中正、不平和来保障身体健康,而非用药。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B项,“观点新颖,见解独到”错,从文章中大量引用的经典言论可见,本文关于中医的见解,其实是传统中医的观点,只不过现代人误解了而已,文章可以说是为中医正名因此观点既不新颖,也不能称之为“见解独到”。故选B。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C项,“否则将难以获得思维方式等的提升与发展”错误,原文以“中医在实践中的运用……促进了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提升和升华”来说明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也离不开中医,但不等于说没有了中医,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就不能获得提升与发展。故选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