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移动社交是指用户以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移动网络为技术支撑,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来实现社交应用功能的产品形式,社交内容形式覆盖图文、语音、长短视频、直播等。这种社交与传统的PC端社交相比,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创造并分享内容,玩法多样且不断创断,让网络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个人的现实生活。目前我国移动社交行业格局暂时稳定,平台型应用用户活跃度高,移动社交与泛娱乐产业的联结更紧密,用户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整体移动社交用户仍以年轻人为主,长尾市场[注]体量大。
(选自《我国移动社交行业现状浅析》)
[注]长尾市场: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形成的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材料二: .
(选自《2019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专题报告》)
材料三:
随着未来技术发生变革,社交产品结合视频发展将成为行业大趋势。而随着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用户逐渐成为移动网民中的重要群体,对该部分人群的需求满足成为社交平台获得发展空间的重点。娱乐是年轻用户的核心需求,移动社交平台将结合更多的泛娱乐内容,以此带来用户规模的增长,带动平台商业价值的提升。
在即时通讯类社交应用中,腾讯系产品微信和QQ短期内仍将维持对竞争者的绝对领先优势。微信已成为移动端最大的社交平台,它利用订阅号、小程序、移动支付等向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服务。但腾讯系产品目前存在大量问题,实行变革势在必行,微信在2019年初的大改版已显示出其变革决心。未来微信将发挥流量优势,进一步渗透至用户生活各方面;另一方面,往结合视频发展方面布局,抢占视频社交市场也是微信变革重要方向。
目前泛娱乐社交平台中,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将是该领域的领跑者,在产品用户技术和发挥社交连接属性方面均占有优势。未来短视频社交应用要角逐出头部平台,社交软件属性决定其在资源和用户上需要做到一家独大才能发挥优势。
(选自《中国移动社交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材料四:
传统大众媒介主要以公共服务方式为不同群体提供交流,更加注重大制作、大篇幅、大视野、大深度的“巨内容”。而移动社交媒介则与此相反,它“补救”和“补偿”了传统大众媒介在建立、维系社会个体关系功能上的不足,更加注重人们的交流和互动需求,并突出了生活化、个性立、维系社会个体关系功能.上的不足,更加注重人们的交流和互动需求,并突出了生活化、个性化特征。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交往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社会交往的语境。从社交方式上看,它由共同的爱好聚合成,虚拟社区、由平等地位确保互动共享、由多个体支持单双向交叉;从社交内容上看,没有大众媒介的限制、没有长短的要求、形式上可简可繁、语言上可雅可俗,一张图片、一段微视频、一段语音,甚至一个简单的表情符号都可以用于个体之间的社交表达。这既是社交平台微介质的技术架构使然,也是人们社交行为圈子化、小众化、精准化的要求。这样,那些内容短小、形式活泼、表达幽默的内容往往成为社交文化产品的主力,人们也从中进一步固化了短(简短)、直(直白)、快(快速)、多(多语言)、视(视频)的文化体验,而这种文化体验,既是当前社会文化消费的基本心理。也是对自我个性的强化,同时也是对传统积淀式、总体式文化固有路径的否定。
(选自《论移动社交媒介的文化特征》)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移动社交是借助终端、网络技术、应用程序等来实现社交功能的一种产品形式。
B. 目前我国文字社交领先于其他移动社交方式,有近六成的网民选择熟人社交。
C. 腾讯系社交产品虽存在许多的问题,但短期内其地位在即时通讯类社交应用中不容动摇。
D. 移动社交媒介与传统社交媒介相比,满足了人们在生活化、个性化方面的需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我国移动社交总体状况良好,行业格局暂时稳定,用户活跃,市场容量大,三四线城市的用户逐渐增多。
B. 从调查情况看,我国网民使用移动社交软件的目的多样,获取信息和满足生活需求方面占比较高,满足工作需要的占比较少。
C. 短视频社交应用平台在产品用户技术和发挥社交连接属性方面拥有优势,它将成为未来泛娱乐社交平台的头牌。
D. 人们所喜欢的移动社交文化产品具有内容短小、形式活泼、表达幽默等特征,其文化体验是对传统积淀式等文化固有路径的否定。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今后我国移动社交的发展要从哪些方面突破。
答
4. B B项,“有近六成的网民选择熟人社交”错误,从材料二图2社交对象方面来看,“以熟人社交为主”的占比是57. 6% ,但这并不意味“近六成的网民选择熟人社交”,而应该是“以熟人社交为主”。
5. C C项,“它将成为未来泛娱乐社交平台的头牌”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三段“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将是该领域的领跑者”和“未来短视频社交应用要角逐出头部平台……需要做到一家独大才能发挥优势”的信息可知,只有当短视频社交应用在资源和用户上做到一家独大时,才能成为领跑者。
6. ①向三四线城市及偏远地区延伸与拓展,扩大长尾市场用户规模;②加大移动社交产品与视频结合发展的力度,结合更多的泛娱乐内容,以满足年轻用户的需求;③抓紧实现即时通讯类社交的变革,短视频社交应用尽快角逐出头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