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红楼梦》的文化灵魂阅读答案-李劼

2020-10-04 22:05超越网

《红楼梦》的文化灵魂
李劼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巨著不仅具有《圣经》意味,而且具有莎士比亚的丰富性,并且还具有卡夫卡那样的深度。就整个世界文化而言,此乃命运之作;而就其所属的民族文化而言,她则是该文化的一个精灵。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视线集中在作者身世或当时社会背景之类的领域中理解《红楼梦》,而将小说开宗明义所叙说的神话故事当作一段无关紧要的开场白忽略了。殊不知,恰恰是这几段有关石头故事的文字,蕴含了小说《圣经》般的深意。
按照开篇有关石头的叙说以及小说所展现的恢宏气势,《红楼梦》文化和历史的气脉不是出自《二十四史》,也不是源自孔孟老庄,而是直承《山海经》所记载的远古传说,女娲补天,开辟鸿蒙。如果说《红楼梦》是一个文化精灵的话,那么其灵气则源自最为原始的混沌时代。这样一个灵魂所系于的不是什么文化传统,而是人类起源和天地之初。
按说《西游记》也由石头起笔,并由石猴而至美猴王,不无神灵之气。然同为石头,却彼此相去甚远:不仅习性不一,而且顽气迥异。石猴之石,志在功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圭臬;而宝玉之石,却崇尚无用,睥睨浊世,痛恨经济仕途。同样的孩提时代,在贾宝玉是一片稚气,并且经久不改;而在石猴,却是一腔热血,该行者悟是悟了,但却没有空。因为《西游记》所承继的不是始源时代,而是孔孟老庄所奠定的文化传统,或者修身养性,或者兼济治平。内圣外王,内外兼修,似乎什么都有了,唯独少了灵魂,诸如人的尊严、人格的崇高和人性的美丽等等。而《红楼梦》一反以往的记叙,不是从历史开始如《三国演义》,也不是从故事开始如《金瓶梅》,而直接从灵魂开始。
因为从灵魂开始,所以功名不再成为生存原则。相反,孩提时代的童稚和纯真被奉为神明,就像通灵宝玉一样,一旦有失,便会使主人公丧魂落魄,眼也直了,人也呆了。这是《西游记》中的石猴想都想不到的人生境界。那个石猴为了获取功名,扮演英雄,结果迷失了本性,丧失了自我,交出了他的童稚和纯真。贾宝玉拒绝成人世界,拒绝为他们所置身的社会服务,从而守护着自身的灵魂。如果可以将《红楼梦》比作一部史诗的话,那么其诗意就是这样闪现出来的——不是成就功名,而是守护灵魂。
这样的诗意和灵气,源自《山海经》所描绘的苍茫世界。在那里,暴力与权术无关,英雄与道德无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张弓、刑天舞戚,朴素得如同《圣经》中的先知和圣徒。而老子的权术、庄子的养生术、孔孟的伦理道德和王道说教,相对于那些素朴的传说,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但是,此后的中国文化由于这些学术和说教的阴云笼罩,变得老谋深算,心智发达,却情致衰退,灵气全无。
一部《二十四史》,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王朝更迭,盗贼蜂起。相反,文化气脉却愈渐衰微,从诸子百家的争相著书立说逐步败退,直至乾嘉学派的考据注经,最终落入穷途末路,显出末世景象。《红楼梦》由此横空出世,其灵光所至,一派初始性情。这不是一次征战,却穿越了几千年沉沉黑夜;这不是一个论断,却道出了历史人间的全部秘密。
(节选自《红楼十五章》绪论,有删改)
1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长期不重视《红楼梦》开篇的神话故事,而习惯于从其他角度解读作品。
B.《红楼梦》的文化灵魂源自人类初始年代,直承《山海经》记载的远古传说。
C.通灵宝玉意味着孩提时代的童稚和纯真,石猴的孩提时代迷失了本性和自我。
D.中国文化因为老庄孔孟的长期影响而变得心智发达,诗意和灵气也因此衰减。
1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将《红楼梦》与西方经典相比较,推导出《红楼梦》在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领域的崇高地位。
B.文章由《西游记》承继孔孟老庄所奠定的文化传统这一前提,论证《西游记》终究少了人的尊严、人格的崇高和人性的美丽的观点。
C.文章多次将《红楼梦》与其他中国经典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彻底的反叛性。
D.本文观点鲜明,具有较强的文化批判意味;论述语言优美典雅且富有激情。
19.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阐述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


17.C
18.C
19.(1)自诸子百家以降,中国文化受到功名、王道等观念的影响,逐步远离灵性,走向衰退;(2)《红楼梦》的出世,直承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远离世俗而充满灵气,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3)《红楼梦》以文学而非说教的面貌出现,是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的一次反叛,是对民族文化灵魂的守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