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 2月2日文艺界抗击疫情主题MV《坚信爱会赢》推出后,官方微博点击量一天内突破9

2020-09-29 15:50超越网

材料一:
2月2日文艺界抗击疫情主题MV《坚信爱会赢》推出后,官方微博点击量一天内突破900万,之后在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在二十家卫视和百余家地方电视台播出。观众深受感动,有的网友动情地说:“感谢各位艺术家的声援,热泪盈眶!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面对严重的灾害,文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搞好创作、不辱使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话题。
首先,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疫情防控斗争中的精神气象。这次疫情危害严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段令人难忘的插曲。插曲自有其特色,但也使主旋律更为激越。全国人民用切实的战“疫”行动映射出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厚底蕴。比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批批医护人员离开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奔赴武汉,他们想的是疫情就是命令;千里之外的菜农驾车将万斤蔬菜捐献运送疫区,他们想的是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全国人民、各个岗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努力着,奋斗着,体现出整体组织性和个体自觉性的高度统一,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这自然是一首气势干云,气韵深长的史诗,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在重大考验面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藐视困难、自信自强的精神意蕴和风貌。正像歌曲《坚信爱会赢》所说,“长江黄河水流长,我们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应致力于“身临其境”的感发和生动形象的表达。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身临其境”并不是说一定要涉身疫区,其中的关键,是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把其中带有普遍性的、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和深刻触动的精神内涵、炽热情感表达出来。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谱写《红楼梦》组曲之时不可能穿越到古代,但这并不影响他写出名篇佳作,关键在于内容的深入体悟,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二是形象生动的表达。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思想倾向“应由情境和情节本身产生出来,而不应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应该“通过情节发展本身生动活泼地仿佛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立象以尽意”,也是这个意思。面对疫情的创作也是如此,应用生动的形象、词句、情节、旋律去描绘、表达,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宣示、口号上。近日一幅《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的漫画被网友大量转发、点赞,正是形象化表达的功效。以上两点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任何优秀作品必须具备的,不可偏废。
最后,应抱有更为高远的艺术理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类成长的历史是在不断战胜灾难中前进的,战胜疫情的经历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进一步提升精神高度、完善文化心理结构的契机。疫情促使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彰显了制度的优势和人性的光辉,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观念的落后和社会治理的短板,显现出一些人精神境界的低洼和公德意识的薄弱,这些都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对比,去反思,去呈现,给人以灵魂的触动和警醒,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提升增添新的力量。抱有远大理想,自然也会促进当下以团结鼓劲为主的创作水平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摘编自袁正领《如何把握战“疫”主题下的艺术创作》)
材料二:
文艺高峰是时代需要,判断一个时代文艺繁荣与否,有无高峰之作是重要依据。大众认可是判定“高峰”作品的重要指标之一。你说自己的诗好,大家都读过吗?像李白、杜甫的诗那样妇孺皆知吗?文艺界的人说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读者、大众、老百姓认可。作家艺术家如何才能筑就高峰?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史,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丰厚灿烂的文化积淀,广阔生动的当代生活,这些都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当然,筑就高峰还需具备多方条件,比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与读者进行充分交流,等等。更关键的是作家艺术家的胆识和努力。作家艺术家要与时代保持密切联系,到时代的深处、生活的腹地中去思考;对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热情,潜下心来,不被功利主义左右;要贡献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独特审美创造等等。
作家必须十分清楚自己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与时代的关系是什么,这是写作的出发点。时代是一条大路,作家就像一驾车,这驾车必须在路上行驶,他要思考,这里为什么是笔直的,这里为什么要转弯,这里为什么要爬坡?作家要穿透纷纭驳杂的表象,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并把自己的思考通过作品交付给读者,启迪人们认识生活,理解时代。这是作家的天职,也是文学的天职。
(摘编自《冯骥才专访:作家艺术家要勇担时代责任》)
材料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优秀传统。当下的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首推表现中国城乡改革大潮的作品,它们承继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题材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如《鸡毛飞上天》等。以先进人物为原型创作的纪实题材剧,如《黄大年》《初心》都以“深扎”精神、朴实无华取胜,向观众展现了主旋律创作的新意及其丰富性。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在叙事艺术、影像质量、表演水准、艺术风格上都实现了跨越式进步。然而,当下现实题材创作包括某些现实主义电视剧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在题材拓宽的同时,精神内涵却日益稀薄,在不同题材类型中都存在以情感表现填充或置换社会现象的问题。如《亲爱的翻译官》《谈判官》等“时尚职场剧”所展现的职场与真实职场存在隔膜。此外,亟待提升的还有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性。如果说细节不真实还是艺术功力不足的表现,而“作品局部真实却整体失真”等问题,就不只是艺术功力的问题,它损害的是“揭示真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功能。值得关注的还有,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中典型人物形象较少,人物符号化、定型化、泛偶像化等问题。现实主义创作不是对生活的同格化描摹,它需要对现实进行提炼和概括,需要塑造一批紧扣时代发展,生动鲜活且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形象。最后,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美学观,价值观,与以网文IP为基础的流行价值认知及审美趣味之间存在较大冲突。许多作品虽然影调唯美,但却缺乏真实的质感之美;在价值观上过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如“颜即正义”的感官崇拜、金钱权力迷恋、女性独立意识退化、耽于梦想、缺乏理想等。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现实题材剧创作需不断克服、超越不足,提升艺术原创力,坚守深化现实主义精神,方能创作更多现实主义精品力作。
(选目戴清《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如何才能羽翼丰满》)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人民用切实的战“疫”行动映射出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虽然不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但可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有特色的插曲。
B.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立象以尽意”,指的应是创作者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把其中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和深刻触动的精神内涵、炽热情感表达出来。
C.战胜疫情的经历会成为中华民族进一步提升精神高度,完善文化心理结构的契机,以此为契机也必将出现文艺高峰,为后世传唱。
D.在抗疫过程中,显现出一些人精神境界的低洼和公德意识的薄弱,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积极主动思考反省,从中获得新的力量。
2.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作家艺术家创作的关键是具有胆识和努力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很多人在考证《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时,都将这一段话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因为其中提到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B.明朝的张溥每读一本书,必亲自手抄,抄好了背诵后就烧掉,然后又抄,如此反复七遍才罢手。因此他读书的地方叫做“七录斋”。
C.清朝的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黄庭坚在《黄山谷诗话》中曾道:“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宁字不工不使语俗。”
3.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电视剧创作有着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不少优秀的作品以写实的精神,朴实的风格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B.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创作,继承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题材剧的传统,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
C.当下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艺术真实性低、精神厚度缺失、机械搬运生活素材、没有真实之美感等。
D.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现实题材剧创作必须恪守现实主义精神,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加强艺术原创,才能创作更多佳作。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得简单照抄原文)。


1.D
2.B
3.B
4.①结构上采用总分,先提出问题“如何把握战‘疫’主题下的艺术创作”,再从三个层面论证如何把握这一主题下的艺术创作。
②论证方式上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式使论证真实充分。
5.①在思想境界上: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精神气象、更应抱有高远的艺术理想、充实精神内涵、使其更加丰厚。
②在艺术表达上:应致力于“身临其境”的感发和生动形象的表达。深化现实主义精神、拓宽题材。提升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性,塑造一批紧扣时代发展,生动鲜活且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形象。
③从创作责任上:把自己经过思考的作品交给读者,启迪认识生活,理解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