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一
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到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历时十年,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战略已实现“落”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的航天活动始终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技术和经济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虽然起步晚,但中国政府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保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动摇、不摇摆、不冒进,这是中国航天战略的特色。在突破关键技术的“中国创造”中,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
十年间,中国航天技术取得跨越式发展,突破了载人飞行、交会对接、月面软着陆等重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研发、制造、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整体跃升,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等学科发展和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应用。
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这是中国梦想的新起点。从嫦娥登月到未来空间站的建设,从憧憬中的载人探月到火星探测,中华民族的梦想必将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
(取材于赵薇、白瑞雪、田兆运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航天工程起步晚,只能走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道路。
B.中国航天走的是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C.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微电子、新材料、天文学等领域产业化发展。
D.中国已经完成载人探月梦想,正准备火星探测任务。
材料二
1月3日,飞行约40万公里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这一面被称为月球背面。正因为背对地球,要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所以,嫦娥四号任务实际上是“两器一星”,包括了着陆器、巡视器和“鹊桥”中继星,其中先期发射的中继星就是为了实现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
此外,月球背面并不像正面那样平坦,着陆区的选择及精准着陆也是难题。月面不同纬度所面临的热控和能源设计是相互约束、相对矛盾的。如果降落到低纬度地区,光照条件好、能源获得充足,但对于热控是巨大的挑战;如果降落在高纬度地区,热控压力大大减少,但太阳能获取又受到影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的纬度确定在40度-50度的范围内。
嫦娥四号在距离月面15公里到8公里高度为倾斜下降,8公里之后就改为垂直向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克服了陆区周边地形起伏的问题。嫦娥四号在技术上也进行了创新,最关键的是自主能力的提升。在动力下降过程中,原有的控制系统故障预案变成自主实现;在月面工作期间,可以自主休眠、自主唤醒,唤醒后也可以自主进入稳定工作状态。
嫦娥四号的成功落月,表明我们具备了全月球到达的能力,基本上可以到达月球任何一个地点。在科学任务方面,嫦娥四号将进行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成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还将实施两次采样返回任务,将首次采用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式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
(取材于冯华的相关文章)
2.根据材料二,下列概括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
B.嫦娥四号飞行了40多万公里,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
C.嫦娥四号成功落月,说明我国可以到达月球任何一个地点。
D.嫦娥四号将进行月球表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
3.下列对“嫦娥四号月背着陆方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期发射中继星,解决了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难题。
B.确定在中纬度着陆,可以保证光照条件、能源获得,减少热控压力。
C.全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采用垂直方式下降,提高了着陆精准性。
D.采用全自主动力模式,使探测器能自主实现原有的控制系统故障预案。
材料三
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此次探测将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联合探测火星,目前火星车已经准备好。中国火星探测起步较晚,但起点高、效率高,在首次任务中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在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根据地球与火星位置关系,每26个月火星会有一次距离地球最近的机会,这也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窗口。在这个时间点发射火星探测器,将节省大量燃料,缩短抵达的时间。2020年就将迎来一个窗ロ期,大约1个月时间。
面对探测火星的种种难题,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完成了火星探测轨道设计、测控通信、自主导航、表面软着陆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为我国自主火星探测奠定了技术基础。火星探测的科学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探测火星上的生命活动信息,其二是火星本体科学的研究,其三是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
(取材于欧阳自远的主题讲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社评高瞻远瞩,激发读者逐梦前行的家国情怀;材料三的讲座着眼未来,增强读者的大国自信。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同时还将首次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
中国确定于2020年探测火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抓住这次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机会,否则发射就只能再等两年。
火星探测是中国统筹规划、合理部署的一项航天活动,旨在探测研究火星,探讨其长期改造等,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
5.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火星探测确定在首次任务中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的条件。(6分)
答
1.B(A因果关系不成立;C扩大范围,没有天文学;D无中生有,没有完成)
2.A(B约40不一定是40多;C扩大范围,非全部;D偷换概念,是月球背面)
3.C(以偏概全,嫦娥四号在下降过程中并没有全程采用垂直下降方式,在距离月面15公里到8公里高度是倾斜下降,到8公里之后才改为垂直下降)
4.B(移花接木,嫦娥四号不承担“月面自主采样返回”的科学任务,“月面自主采样返回”是中国航天未来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
5.(6分)(1)制度优越(中国特色):中国航天事业一直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或统筹规划、合理部署)的战略。(2)经验丰富(技术发展):数次成功的探月任务为火星探测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3)准备充分:中国航天已经完成了火星探测轨道设计、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