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3年以来,首都师范大学COP课题组在北京和山东做了持续数年的调查、实验和分析,参照上述研究基础以及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经验,课题组研判,疫情期间电子产品用时激增对大中小学生视力、心境等身心健康指标可能产生如下影响:
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长都属于“重度”使用,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更甚。这会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效率下降,由此可能引发亲子矛盾、家庭矛盾、家校矛盾。
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使用1.5课时(约1.35小时)电子学习环境,一年后即被发现引发了视力下降。当前大中小学的“重度”使用引发大范围的视力下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重度”使用还会带来失眠、偏头痛、肌肉萎缩、颈椎弯曲、皮肤疾病等;对于本专科生尤其研究生来说,由于电子产品每天用时高达17个小时,已严重挤压睡眠、饮食和锻炼时间。
课题组对北京地区本科生的访谈发现,疫情以来绝大多数同学基本上“宅”在家里,出现了50天未出过家门的案例。长期缺少自然光照会加重对学生视力的损害,而且不仅限于此,长期在封闭空间的生活、学习或工作还会带来心理和身体其他方面的损害。考虑到长期的封闭空间生存状态、长期的电子产品重度使用以及网络学习负担对学生以及家长的影响,我们都应高度重视,以积极预防学生近视、学生抑郁、家长抑郁、青少年暴力、家长暴力的发生以及由此给儿童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的更深层次的损害。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24日)
材料二: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学校扩散,保障亿万师生健康,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为全面了解中小学生网络学习的基本情况,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针对全国31个省区市(除港澳台)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网络学习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7939份,其中,小学生54387人(占69.8%)、初中生19022人(占24.4%)、高中生4530人(占5.8%)。
77.3%的学生认为在不能到校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网络学习是个好方式,72.9%的学生对居家期间的网络学习方式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关于在家学习效果,近七成(69.4%)学生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仅有2.9%的学生持有“非常不满意”的态度。从群体分布看,北京(83.4%)和山东(83.2%)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更高,乡镇和农村学生(72.7%)、中等成绩以下学生(67.8%)、民办学校学生(65.4%)、高三学生(62.2%)、家庭条件较差学生(55.7%)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依次降低。
关于网络学习的满意度,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平均得分依次为2.27、2.14、2.34(满分为4,如下数据均采用同样标准)。高中生满意度平均得分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初中生得分最低。初中生多处于叛逆期,学习积极性低于高中生,而小学生则对于网络学习方式感到好奇,致使满意度略高于初中生。
调查显示,居住在城市、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依次为2.25、2.18、2.26、2.23,表明居住在城市和乡镇的学生满意度略高于县城和农村学生,但县城学生的满意度低于农村却值得关注,或许说明农村学生相对于县城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更高。
数据分析表明,成绩优秀、良好、中等、中等以下的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依次为2.19、2.24、2.26、2.35。可见成绩处于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较高,成绩优秀的学生满意度最低。这可能是因为成绩中等及以下学生更喜欢自主化、非正式的网络学习,更倾向于摆脱学校教育的强制性规定,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由于对自身要求较高,网络学习难以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导致满意度较低。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20日)
材料三:
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家长不仅要关注带养孩子的各种让人烦心的技术性问题,更要超越性地反思那些也许不曾被意识到,但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性问题。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命教育,关乎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物种如何和谐共生,这是家庭教育很少涉及的生态环保话题。这次疫情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新冠病毒从何而来?为什么会传播给人类?家庭教育如何补上生命教育这堂大课?二是人与人关系的诚信友善教育,重要性正如加缪在《鼠疫》中所说,“与疫情斗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新冠病毒的传播让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这距离却让我们更为真切地体会到诚信和友善的可贵。当家长和孩子一起不怕麻烦,放弃侥幸心理,如实上报,居家观察,避免危及他人生命,危及社会安全与稳定,就是身体力行地示范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了。三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爱国敬业教育,映照在战“疫”这面和平年代的镜子里。学问再好的科学家,地位再高的官员,再有声望的明星和企业家,不同的价值观被疫情的“镜子”照出了高下。价值观的高低关乎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高度和发展安全,是精打细算的利己还是爱国爱民的利他,是临阵退缩还是敬业向前,每天的新闻,就是最合适的教育素材。这次疫情防控是个关键事件,是对孩子进行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家庭育人的精神境界和家风格局的契机。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14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使用1.5课时电子学习环境,一年后即被发现引发了视力下降。疫情期间大中小学生“重度”使用电子产品视力会下降。
B.疫情期间大中小学生电子产品的“重度”使用会带来失眠、偏头痛、肌肉萎缩等健康问题,由此可能引发亲子矛盾、家庭矛盾、家校矛盾。
C.材料一谈论了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电子产品用时激增对大中小学生视力、心境等身心健康指标可能产生的影响。
D.在“疫”这面和平年代的镜子里,科学家、官员、明星、企业家的价值观被爱国敬业教育照出了高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疫情期间高中生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平均得分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初中生得分最低。这主要与高中生人格成长愈加健全、学习意识更为主动有关。
B.城乡不同学校中小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不同,但总体差异较小。居住在城市和乡镇的学生满意度高于县城和农村学生,但县城学生的满意度最低。
C.针对全国31个省区市(除港澳台)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网络学习的满意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对网络学习总体持满意态度。
D.防疫期间,家长首先要关注带养孩子技术性问题,其次还要反思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性问题。
6.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一直是社会探讨的热点话题,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概括。(6分)
答
4.C【解析】A选项,原文中“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使用1.5课时(约1.35小时)电子学习环境,一年后即被发现引发了视力下降。当前大中小学的‘重度’使用引发大范围的视力下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而选项中“疫情期间大中小学‘重度’使用电子产品视力会下降”曲解文意。B选项,原文中“这会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效率下降,由此可能引发亲子矛盾、家庭矛盾、家校矛盾。”选项因果失当。D选项,原文中“学问再好的科学家,地位再高的官员,再有声望的明星和企业家,不同的价值观被疫情的“镜子”照出了高下。”偷换概念
5.D【解析】原文中“家长不仅要关注带养孩子的各种让人烦心的技术性问题,更要超越性地反思那些也许不曾被意识到,但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性问题。”强调了递进关系。
6【参考答案】①学生角度,多关心自身视力、心境等身心健康指标,学会自我调整,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耐心和决心,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②教育部门(学校)角度,积极调查并关注疫情期间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情况及反馈,要把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切实减下来,一切以学生为本。③家长角度,要关注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性问题,激励孩子立志高远,把个人的学习动力、人生价值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观点有深度、有条理。较全面者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