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智能机器的哲学思考》阅读答案-林命彬

2020-04-02 18:05超越网

人们在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上重建了被人类引以为傲的智能认知系统,但是基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发展桎梏,人工智能的研究无法在强人工智能领域有所突破,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并且使其拥有感知和自我意识。于是,人工智能的研究逐渐恢复冷静,力图通过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达到对人类智能的深层反思。
弱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发展研究人类和动物智能的理论,并能通过建立工作模型来测试这些理论。弱人工智能重点还是以“工具论”的形象出现,主要是将智能机器作为人类工具的延伸。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把工作模型看作辅助理解的工具,他们并不认为机器本身能够思考、具有感情和意识。因此,对于弱人工智能来说,模型只是帮助理解思维的工具。由于弱人工智能在其研究中所要实现的内容只是对部分人类思维的模拟,所以更多的科研人员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虽然弱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具有人脑的智力,但是它在信息处理等方面超越了人脑。例如,它们可以大量、准确地存储信息,精确地运行程序,快速地复制数据等。所以说,弱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类智力的重要补充,并能有效地促进人类智慧的发挥。
早期,弱人工智能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方面,比如在火箭制造和天气预报等方面。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也迅速渗透进了商业和日常生活中,例如商业运作中的资产管理和风险评估等,日常生活中的智能电脑、智能电话、语音识别系统、人机模拟对战游戏等,都是人工智能发挥强大功能的广阔领域。
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弱人工智能的成果是显著的,通过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而进行的人工智能研究,的确替代了很多人类智能的不足,在验证智能理论正确与否的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增添上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弱人工智能的研究更像是现实主义者的工作,没有任何的思想偏差,也不相信所谓的“人造人”之说,潜心致力于制造人类忠实的木偶,一些没有情感的工具。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与我们制造钢铁机器等同一般。人类的历史其实可以被认为是一部制造工具的历史,从原始人开始使用石器,随后层出不穷的工具代替了人的大部分劳动,从起初的体力劳动到后来的脑力劳动,人总是用各种方法解放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所以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使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弱人工智能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从简化劳动、辅助思考,再到智能研究,以一种“工具论”的方式在支撑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弱人工智能的主流地位不可撼动,它不仅仅在理论方面更实际,在应用方面也是如此。任何科学研究总要有它发挥效用的领域,自然科学如此,人工智能亦如此。
(节选自林命彬《智能机器的哲学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工智能的研究无法在强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研究者逐渐冷静,将更多精力集中到对弱人工智能的研究上。
B.弱人工智能研究者认为智能机器只是人类工具的延伸,并不认为机器本身能够思考、具有感情和意识。
C.因为弱人工智能在信息处理等方面超越了人脑,所以科研人员只需要重点研究对部分人类思维的模拟。
D.弱人工智能的研究不相信“人造人”的说法,潜心致力于制造人类忠实的木偶,一些没有情感的工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线是( )(3分)
A.文章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论证了弱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是显著的。
B.文章主体论证的是弱人工智能,从研究目标到研究路径,从研究历史、研究成果到研究意义。
C.文章最后一段引用马克思的语言论证弱人工智能支撑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D.文章先论述在机器上重建人类智能的不可得,再论述强人工智能研究的掣肘,最后论述弱人工智能的优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人工智能以“工具论”的思维来研究人类和动物智能。
B.弱人工智能因其在理论和应用中更实际、更具操作性而占据主流地位。
C.火箭制造和天气预报是人工智能在科学计算方面最早的实际应用。
D.将弱人工智能研究类比现实主义者的工作,突出其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


1.C(强加因果。)
2.D(不是全文的论证思路和过程。)
3.C(火箭制造和天气预报是人工智能在科学计算方面早期的实际应用,但不是“最早”,过于绝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