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麒麟
焦辉
老人把哑巴兄弟的手放进邵林手里,用力摁。邵林说:“爹,我给叔养老送终。”老人笑了笑,咽下最后一口气。邵林按乡村习俗埋了父亲,哑巴叔拖着瘸腿送棺到坟地。第一锹土落在硬木棺材上,哑巴叔哭昏了过去。
邵林收拾旧物。哑巴叔佝偻着背蹲在枣木门槛上,怀里抱着邵林父亲的遗像,刀刻般的皱纹藏满秋阳的余晖。邵林从父亲枕头下翻出一个小铁盒,打开,一个红绸卷,展开,一根白色羽毛。邵林看不出是什么鸟的羽毛。没听说父亲生前喜欢鸟啊!怎么会珍藏一根白色鸟羽呢?邵林不解。母亲早已过世,只好问大姐。大姐电话里很嘈杂,说:“鸟羽毛?不知道啊。”邵林想,既然老人把白羽珍藏,一定有他的道理,也说明它是老人生前喜爱之物。邵林就把白羽放进旧衣旧被褥,拿去河边焚烧了。豫东乡村习俗,过世人的衣物一般不能留过头七,要寻个僻静处烧掉。
邵林回城时把哑巴叔从老家逊母口邵家营子带走了。他联系了一家老年公寓,把哑巴叔安顿好。哑巴叔很安静,一直抱着邵林父亲的相片。
哑巴叔一辈子没找到老婆,一直住在邵林家。邵林父亲对这个兄弟好,衣食相同。哑巴叔知恩德,吃罢饭就拖着残腿下田干活。年月晃晃悠悠过去了。邵林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和哑巴叔一起生活,倒也是个伴儿。
领导喜欢鹌鹑,邵林下班就跑去东关小同街寻。小同街是个背街,街上有个鹌鹑市。想学习鹌鹑知识,这里可是个好去处。有个细白眉毛老者,腰间一溜四个色彩各异的鹌鹑袋子,大家都喊他老白。有人把着鹌鹑问:“老白,看看我这个品相咋样?”老白斜睨眼,嘿嘿笑,摇头,说:“麦鼻,蒜头,下品。”又一人敬烟举鹌鹑:“老白,您给掌掌眼。”老白接过烟,有人打火。老白吞吐口烟,指着鹌鹑的眉,说:“黄须同金,白银一线。可惜啊,阔过额顶了,眉硄,一见诸鹑先躲藏。”有个粗汉不服气,问老白:“你到底见没见过上品鹌鹑?不要只会背书格子忽悠!”老白冷哼一声,长脸上满是不屑,说:“我打小跟父亲走街串巷,七八岁时就在逊母口邵家营子豆腐铺见过玉麒麟。”
邵林听见逊母口邵家营子豆腐铺,忙凑到近前。老白说的豆腐铺是他祖父开的,邵林祖父的豆腐铺是邵家营子历史上唯一的一家,做豆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来煮豆子,天一亮就要拿出去卖,邵林父亲没有子承父业。人群听见“玉麒麟”也纷纷聚拢过来。粗汉不肯示弱,说:“‘玉麒麟’不就是白鹌鹑吗,打斗时不定咋样呢,好多事都是看景不如听景。”
老白叹口气,神色黯然了,说:“可惜啊,‘玉麒麟’还没调养,就被开豆腐铺那人的儿子吃了。”人群也发出惋惜的嘘声。老白又说:“听我父亲讲,那人原打算把‘玉麒麟’献给伪县长刘金坡,换回骂日本人的商铺许老板,‘玉麒麟’没了,许老板被狼狗咬死了。那人气得一棍子打断了儿子的腿。听说那人的儿子还是个哑巴。”
邵林听到这里,忽然想起父亲珍藏的那根白色羽毛。那根羽毛会不会是老白口中“玉麒麟”身上的?可惜那根白羽已经焚烧。要是“玉麒麟”的羽毛,父亲为什么珍藏呢?哑巴叔的腿,也一定是祖父打断的。邵林没见过祖父,他出生前,酗酒的祖父已醉死在河里。
没等邵林精通鹌鹑经,单位领导被双规了。邵林不再去小同街。
几年后的一天,哑巴叔到了落叶之秋。他很虚弱,用手比画着,想吃什么东西。邵林脑海中闪过那根白羽,忙打车去小同街,买了只鹌鹑,炖好。
哑巴叔吃了一块鹌鹑肉,笑了笑,咽气了。
后来邵林不止一次想,当年哑巴叔吃“玉麒麟”时,父亲在干什么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一根白色羽毛”为行文线索,围绕邵林对它生疑、解疑来展开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B.邵林祖父虽没直接出场却性格鲜明。他勤劳肯干,为人仗义,脾气暴躁,一棍子就打断了偷吃了鹌鹑的儿子的腿。
C.小说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细白眉毛”“腰间一溜四个色彩各异的鹌鹑袋子”,寥寥几笔就使“老白”带上了传奇色彩。
D.小说以“玉麒麟”为题,借老白的口讲述“玉麒麟”的前朝故事,反映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4.B(“脾气暴躁”分析不当。)
5.小说中邵林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5.邵林是故事的参与者,所有的情节均为他亲见亲历,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通过邵林这一人物的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用他的内心猜想来设疑、释疑,使情节既合理又出人意料,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和曲折感;邵林的行为推动了情节发展,他学鹌鹑知识引出了对“玉麒麟”的介绍,叔叔临终的情形引起他的猜想,为结尾张本;邵林这一人物也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如“因领导喜欢鹌鹑而去学习鹌鹑知识”“双规”等情节。(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答出四点得满分。其他答案成立亦可)
6.小说以疑问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答:
6.结尾留疑,情节合情合理又新颖独特。小说人物“邵林”所知有限,只能根据种种迹象作出猜想和暗示,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小说结尾疑而不答,打破了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回味的空间,增添了小说的余味。使邵林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他不仅仅有手足深情的一面,也有推卸责任、嫁祸于人的不光彩一面,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