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的自卫
李劼人
张老爷自开县征收局长卸下任后,每日必踱到后厨去做他的功课,查点炭烧了好多,油盐用去了好多,早饭吃的小菜还有没有剩的。就是顶细小的地方,也必亲眼看到,只要有半点不对,必要一板三眼地吵半天。他把这功课称为修身齐家的工夫。
这一日,他边吃早饭边展着一张报纸浏览长江南北混战的纪事,正打算早饭过后就要去做功课的。猛听见街面上瞠瞠几下锣声。打更匠传锣之后走到张家公馆的门上大喊:“张大老爷!街坊公请到财神庙会议!”
原来今天会议,就是因为近来城里滥兵滋扰,官厅方面既然不管,大家便提议想办法自卫……滥兵滋事都在夜里,每晚挨家派一人出来守夜。若是有警,一家打梆,全街齐应,猫儿棍做武器,即使滥兵有家伙,人多势众也不怕他。
张家公馆派出去当值守夜的,正是看门的顾老汉。顾老汉今年七十有五,张老爷看见他在路边捡狗屎,不觉起了一点恻隐之心,遂把他叫来看门,每天有两顿停停匀匀的白米饭吃,每月还有一吊钱的工钱,三节还可得些赏赐。张老爷做了这件大功德后,居然就添了两个孙儿,也常自叹“报施不爽!”
二更以后,行人都绝,只有一派门灯,同三十来个守夜的专丁。他们都静悄悄地坐在财神庙的大门外,七八个大灯笼,写着某街团防,桌上一座亮纱桌灯,写着严拿奸究。年纪在五十以上的有七八个,都是各家公馆里派出的,十六以下有十几个,都是各家铺子里的学徒。这两种人在白昼都是极辛苦的,而且天明就要起来工作,所以到这时,无论如何是要瞌睡的。不过他们也并未完全把职务忘记,有时也睁着朦胧的眼睛左右看一看,把手缩到胸前的衣服里,耸耸肩头,把猫儿棍倚在桌子后的壁上。
快三更的时候,顾老汉被夜风所袭,头一个便咳呛起来。咳嗽原也可以传染,应声而起的遂有好几个人,他们伸了个懒腰,各把叶子烟模出,凑在竹子的短烟竿上,就团灯的火接燃,聊以消遣一时的岑寂。
此时,隔街的木梆声很骇人地敲起,哔哔剥剥的木梆声中又夹着一派大喊“捉住呀!捉住呀!”的人声。财神庙前的瞌睡刚刚告退,本街上的木梆也应声而起。然而满街之上惟闻梆鸣人喊,却连影子也没有看见。财神庙前的老幼两派早骇得各自跑回家去;顾老汉战抖抖地拖着木棒奔到公馆门前时,大门业已关上,推也推不开,叫哩,里面的梆声打得比别家的还响,而且八九个人的声音,喊得似乎连喉呢都快要喊破了。顾老汉只好拿起木棒在大门上一阵打,这更不行,里面的梆声人声闹得越是厉害,其中央杂着张老爷的嘶喊“管他是谁,顶住门!”
末后,顾老汉觉得要进公馆躲避是不可能的,而性命又得顾全,他遂回头又向财神庙门前奔去,打算到庙里去躲。但是他走到街心,并不见有什么危险,也没有一个人,都躲了。他慢慢才放大了胆,拖着棒走到街口,只见隔街的街坊都出来了。吵吵嚷嚷有说是滥兵抢人的,有说是捉贼的,到底不晓得为的什么,也不晓得第一下敲梆的是哪家。顾老汉再回身走到本街,梆声已止,拿着猫儿棍出来的人也有了,并且也多了。众人见他从街口走来,遂都好奇地过来把他围着,七嘴八舌地问他到底看见什么。顾老汉本不要撤诳的,却觉得平平淡淡地说出,实在不足以满足众人的心意,于是他就闪烁其词地说道:“怕不是抢人的吗?”
一个小孩子插嘴道:“硬是抢人的,我从门缝中亲眼看见三四个滥兵,拖着枪从我们这条街跑过。”
“不错,似乎还开了枪来……”
四更以后,全街的言语便集合成功,都肯定地说:“滥兵在 别街抢人,被主人惊觉打起梆来,四散而逃,其间有三个曾从本街。上跑过,被本街守夜的打了一棒,这一棒是张家公馆的顾大爷打的。并且顾大爷还追了一条街,因为追不上,才回来了……”
舆论一成功,大家遂都向着顾老汉恭颂起来,顾老汉即便良心大现,想发一番辩正,说这是由众人心造的,然而亦势不可能。顾老汉行年七十有五,从未在众人之前受过这种光荣,现在遂也不辞不辩,一直到平明时,张家公馆开了大门,他迈步跨进之际,仿佛觉得果是自己曾打了滥兵一棒,而今是凯旋的了。
张老爷与张二少爷皆一夜未眠,骇得了不得,及至听见顾老汉把他虚构成的功勋述了一遍之后,张老爷更添了一层证实说:“岂不是真的么!昨夜正打梆时,那般滥兵不是也来打过我们的大门!要不是我早吩咐,将大门顶上,大家在门里呐喊了一阵,怕不大吃其亏!”
张二少爷知道昨夜这件大事,恐防传闻失实,于是费了三点钟的工夫,亲自编了一篇市民自卫之纪实。不过二少爷做议论文做惯了,临笔总不免有点渲染过度的地方,比如滥兵三个人,他一定要写十余人;本没有开枪,他一定要写鸣枪十余响,这也是文章的气势使然;要写顾老汉的勇概,就不能不把滥兵的声势格外写大些,所以一写到顾老汉舞棒而前时,那顾老汉的呜咽咤叱,真有廉将军的声色:“连下数棍,皆中要害,滥兵等虽有犀利之武器,亦不得其用,加以阖街之木梆声及人众之呼号,势若山崩,故滥兵等亦只有负创而逃耳!”
这篇纪实,再次日便在本城几家报纸上故露出来。不到六天,外处的报纸上也转载了去,还撰了一条时评,说这种自卫法实在是顶好的,若各城市都能采行,“真足以寒匪胆而振民气”,甚至还说“民权之立,其以此为始基乎!”
差不多这竟成为风行一时的舆论,而造成这舆论之因子的顾老汉,也得了他相当的报酬:便是张老爷叫账房特提了两吊钱赏他,并免了他值夜的差事。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老汉在张公馆做工,“每天有两顿停停匀匀的白米饭吃”,“停停匀匀”这个词表明顾老汉对这工作的满意与自得。
B.“专丁”们要么太老,要么太小,这些人天明就要起来,工作极辛苦,还被派来守夜,让人感到下层百姓的辛酸。
C.顾老汉在事情发生时本来不想说谎,可还是在情急之下迫于无奈选择了说谎,这说明他的性格中有软弱的部分。
D.张老爷并不知道报纸上顾老汉的事迹是虚构的,给顾老汉“相当的报酬”,是因为他的行为引发了风行一时的舆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介绍顾老汉的年迈孤苦使用了插叙的方法,这既是对他身世的交代,也是塑造张老爷形象不可或缺的一笔。
B.深夜财神庙大门外的灯笼与桌灯、人们慵懒的状态,写出了环境的岑寂肃杀,暗示着即将有异常状况发生。
C.顾老汉在“危急时刻”敲不开张公馆大门的原因,在事情结束后张老爷的自述中才得以解答,前后形成照应。
D.滥兵并没有真正地出现,可是众人的反应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现实。
8.张老爷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一场无端的闹剧最终成为“市民自卫的典范”,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表现出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6.B(A.此处不是顾老汉的心理活动,从后面的“大功德”来看,更贴近张老爷的评价;C.顾老汉说谎是为了迎合众人,并不是迫于无奈;D.张老爷亲耳听到顾老汉描述自己的功勋,对于二少爷的加工他是知情的。)
7.B(环境并不是岑寂肃杀。)
8.①精明吝啬:每日后厨的功课,就算顶细小的地方也要亲眼看到,有半点不对就要吵上半天。②自私自利:没有真正想要承担责任,派工作繁重且年迈的顾老汉去守夜;就算知道外面有危险,也让人顶住门,导致顾老汉进不去家门。③自我标榜:把自己的斤斤计较称为修身齐家,认为让顾老汉来干活是大功德。(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9.(1)对人性弱点的揭示:①对违背本心的反思——顾老汉觉得说实话会违背众人意愿,因而含糊其词。后见众口一词,他便也将错就错,虚构功勋,“弄假成真”。②对盲从心理的批判——从小孩子到四邻街坊明明没有看到实情,却七言八语形成了顾大爷追打强盗的舆论。
(2)对造假及传播者不负责任行为的讽刺:张二少爷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做了一篇失实报道,刊载之后各地报纸纷纷转载。(作者态度每点1分,分析1分。意思答对即可。)
细则:答“揭露社会政治黑暗”,若分析合理亦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