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孙少平回家以后才知道,父亲是因为分家的事才写信让他回来的。
比起他想象的其他灾祸,这件事看来并不特别严重。《红楼梦》里的凤姐说,没有不散的筵席。和其他人家相比,大哥和嫂子结婚几年都和他们一块过光景,这也就不容易了。现在他们要单另立家,不论从哪方面说都无可非议。
少平看出,大哥心里很难过。少平理解他的心情。
“大哥,分家的事,你也不要过多地想什么。爸爸的考虑是对的,你和我嫂现在应该单另过光景了……”少平先开口劝慰少安。
少安沉默了好长时间以后,才说:“那你们怎么办?一大家人,老的老,小的小……
“有我和爸爸两个人哩!家里实际上没几口人了!我和爸爸两个完全可以维持!”少平说。
少安又沉思了一会,然后抬起头看着弟弟,说:“那这样行不行?分开家后,你到烧砖窑来,咱两个一块经营,红利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
“那还等于没分家!”少平笑了笑,“既然单另过光景,咱们就不要一块黏了。虽然是兄弟,但要分就分得汤清水利,这样往后就少些不必要的麻烦。分开家过光景,你的家就不是你一个人,还有我嫂子哩!”
少安惊讶地盯着弟弟的脸看了半天。他想不到少平已经变得这么大人气——这未免有点生硬。他说:“弟兄之间怎能分得这么清哩?”
“分清了好。俗话说,好朋友清算账。弟兄们一辈子要处理好关系,我认为首先是朋友然后是弟兄才有可能,否则,说不定互相把关系弄得比两旁世人都要糟糕哩!”
这“理论”少安无法接受,但他认识到,少平已不再是过去的少平。他奇怪:弟弟在什么时候学会了高谈阔论?
不过,少安感到多少日子来由于分家而给他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似乎减轻了一些。少平的这种态度刺激了他,使他不由自主地想:既然你后生口大气粗,已经这么能行了,那咱们倒也不妨试试看!
他问弟弟:“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准备把户口迁到黄原城边的农村去。”
“什么?”少安吃惊得几乎要跳起。“说了半天,你还是要屁股一拍远走高飞呀?怪不得你把分家说得这么自在!你走了老人怎么办?如果是这样,家就不能分!”
“哥,你先别躁。我迁到黄原,又不是自顾自图轻快去呀!我出去难道就会白白呆着?我不会劳动?我赚下的钱不会养活老人?再说,我在那里闹好了,说不定将来把父母亲也能搬迁过去哩!”
“这真是说笑话哩!老人年纪那么大了,还跟你上天去呀!”少安已经生气地挖苦起了少平。
少平知道,少安无法理解他。他沉默了一会,说:“哥哥,不管怎样,咱还是按爸爸的意思,先把家分开再说。你不要太为我们担心。我出去要是不行了,我会很快回双水村的。你叫我出去先闯一闯,头碰破了,那是我活该。你不是也在闯吗?你为什么不一心种庄稼,而开办个烧砖窑呢?还不是谋个大出展吗?”少安倒被弟弟的这番话说得无言对答。
他问少平:“那你和爸爸商量了没?”
“还没哩。罢了我和他商量。你放心!如果爸爸不同意我出去,我就留在双水村种庄稼呀!”
少安长叹了一口气,站起来。少平也站起来。兄弟俩就这样沉默寡言地离开了东拉河畔,相跟着从草坡的小路上转上来,一块走到烧砖窑的土场上。少安抓起木模子打砖坯,少平把鞋袜扔在一边,裤管挽在半腿把上,赤脚片跳进泥里,抡着铁锨帮哥哥干起活来……
两天以后,在孙玉厚的主持下,这个多年的大家庭就一分为二了。
分家其实很简单,只是宣布今后他们将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原来的家产少安什么也没要,只是和秀莲到新修建起的地方另起炉灶过日月罢了。实际上,这个家永远不会像少平说的那样“汤清水利”。首先虎子就分不开。小家伙名义上分过去了。但他不会离开爷爷和奶奶;孙玉厚老两口也离不开这个宝贝孙子。
家总算这样“分”开了。
分家以后,少平立刻就和父亲谈他自己的出路。孙玉厚老汉豁达地对儿子说:“你走你的!这两年爸爸还康健,能种了这点庄稼。只要你能在外面闯出个世事来,爸爸不拉你的后腿!你出门爸爸放心着哩。”
“只要我能在黄原扎下根,将来就把你们都迁过去!”少平非常感激父亲如此慷慨放他出门。
玉厚老汉苦笑了一下,说:“先不要想那么远的事。再说,我和你妈一辈子就是这双水村的人了,不会把老骨头撂到外地去的。你只管闹你的世事去!你到了外面,可要你自操心哩!爸爸盼你这辈子不要像爸爸一样,活得蜷胳膊曲腿的……
少平心里陡然间生出一种悲壮的情绪来。他想,为了父母亲对他的热爱和希望,他也要好好活一辈子人!
离开双水村的那天,父母亲和大哥大嫂一直把他送到村头。母亲哭出了声,惹得全家人都眼图红了。是的,这次出门不比往常——这意味着他不再属于双水村,而将成为一陌生地方的公民了!
少平顺路先到罐子村看望姐姐。他在姐姐家留了几天,帮她把一些主要的秋庄稼割在地里。临走时,他给姐姐放下二十块钱,让她去量盐买油。
少平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从罐子村搭上了去原西县的长途公共汽车。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写信让少平回家,在信中没有告诉他分家的事,让少平回家是想让他参与意见,表现了对少平的尊重。
B.少平借《红楼梦》里凤姐说的话“没有不散的筵席”,意在表明他对分家的理性认同。
C.“你叫我出去先闯一闯,头碰破了,那是我活该。你不是也在闯吗?”这些话表明少平也想像哥哥那样闯出一条新路。
D.“这意味着他不再属于双水村,而将成为一个陌生地方的公民了”,交代了少平人生的转折,也预示着他人生的迷茫与孤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我和爸爸两个人哩!家里实际上没几口人了!我和爸爸两个完全可以维持!”三个感叹号语气坚定,表明了少平明确的态度。
B.“单另过光景”“相跟着”“半腿把”“赤脚片”,这些方言口语的使用,表现了陕北浓郁的地方色彩,也表现了作者的语言风格。
C.“分得汤清水利”“不会把老骨头撂到外地去”,都运用了比喻,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让人印象深刻。
D.“这'理论’少安无法接受”“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这里的“理论”和“独立核算”是一种词语的移用,使作品产生了诙谐风趣的艺术效果。
8.作者是如何塑造孙少安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9.“少平已不再是过去的少平”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6.D(“迷茫”分析有误)
7.C(“运用了比喻”分析有误,“分得汤清水利”是比喻,“老骨头”是借代)
8.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3分),塑造了孙少安既传统稳重、勤劳,敢闯敢做又有因分家而无奈(无法为家分忧、担当的苦闷)的艺术形象(3分)。(本题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9.(1)孙少平思想成熟了,认识深刻了,考虑问题全面了。(哥嫂照顾家也不容易,分家无可厚非;不愿拖累哥哥,不掺和哥哥的砖窑;给姐姐留下20元钱;与哥哥不攀比,不自私)。(2)负责任,有担当,愿意照顾家庭(“有我和爸爸两个人哩”“我要闯世界”、把爸爸妈妈迁过去)。(3)自立自强,敢于闯世界,不怕挫折失败(迁户口;“我要闯一闯,头破了也活该”)。(本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