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文本一:在人间(节选)阅读答案-高尔基

2022-04-28 21:15超越网

文本一:
在人间(节选)
高尔基
晚上还是不让我点灯,因为大家都把蜡拿到寝室里去了。我没有钱买蜡,便偷偷把蜡盘上的蜡油搜集起来,装在一只沙丁鱼罐头盒里,再加上一点长明灯的油,用棉线做灯芯,便点起一盏烟气腾腾的灯,整夜放在炉子上。
当我翻动一页书的时候,那昏红的火头就摇晃不定,好像要熄灭的样子。灯芯常常滑进燃得很难闻的蜡油里:油烟熏我的眼睛。但这一切不便,都在看书阅读的快乐中消失了。这些书籍在我的眼前展开了一个一天天扩大起来的世界:这里有梦一般的城市,有高山和美丽的海滨。生活美妙地展现开来,大地更富于魅力:人多起来了,城市增加了,一切都变得更加多样。现在,我望着伏尔加河对岸的远方,已明白那儿并不是一片荒漠,而在以前,当我遥望伏尔加河对岸的时候,我感到一种特别的烦恼:草场平坦地扩展着,披着破衣似的黑色灌木丛,草场的尽头矗立着参差不齐的茂密森林,草场上空展开一片混浊寒冷的蓝天,大地空旷而凄凉,我的心也空落落的,一种淡淡的悲愁,撩乱着它。这种忧郁的空虚没有给我半点希望,它只是把我心中所有的一切都吸尽了。
这些书籍把另一些国家和民族的状况告诉了我,把古代及现世的许多事情讲给我听,但是其中,也有不少是我所不懂的,这使我感到苦恼。有时候一些奇怪的名词刺到我的脑子里——什么“形而上学”“宪章运动者”一类奇怪的名词,使我实在有点头痛。有时候,一些句子像扎进手指的刺一般在我的记忆里停留很久,使我再也不能去想别的事情。
我记得念过这样的怪诗:
匈奴族的酋长阿底拉骑着马,
满身披着钢铁甲胄,
像坟墓般地阴郁和沉默,在无人境中行走。
他的背后有一队乌云一样的大军在追寻着叫喊:
“何处是罗马?何处是雄伟的罗马?”
我已知道罗马是一座都城,但是匈奴是怎样一种民族呢?我必须把它弄明白。我找到一个好机会,就向主人维克多问。
“匈奴?”他惊奇地重复了一句,“鬼知道这是什么呀?”他不赞成地摇了摇头。“你满脑子都是些无用的东西,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呀,彼什科夫。"
不管是好事坏事,可是我要知道它。
我觉得团队里的牧师索洛维约夫一定会知道匈奴是什么,我在院子里碰到了他,就拉住他问。
他用黑手杖柱着地,对我说:“这个跟你有什么关系呀?”涅斯捷罗夫中尉对我的问题恶狠狠地回答说:“你说什么?”
于是我决定,关于匈奴这个问题得去问药房里那位药剂师,他对我总是和和气气的。他有一张联明的脸,大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
“匈奴”,药剂师戈利特贝格对我说,“匈奴是吉尔吉斯那样的游牧民族,再没有这个民族了,现在已经消失了。”
我觉得难过懊丧,倒不是因为匈奴人消失,而是因为把自己烦恼了这么久的那个词的意思,原来如此简单。
但我还是很感激匈奴。自从我为这个名词大伤了脑筋之后,我的心踏实了许多,而且由于这位阿底拉,我跟药剂师戈利特贝格接近起来了。
这个人能够很通俗地解释一切难懂的名词。他用两个手指头把眼镜正一正,从厚玻璃片中盯住我的眼睛,好像拿一些小钉子钉进我的脑门一般,对我说:“好朋友,一个名词好像树上的一片叶子,为了明白为什么这些叶子不是那样的而是这样的,我们必须先明白这株树是怎样生长起来的,必须学习。好朋友,书好比一座美丽的园子;园子里什么都有:有的叫人见了舒服,有的对人有用处……”
我常常到那药房里去,为那些害慢性“烧心”病的大人们买苏打粉和苦土,为孩子们买月桂软膏和泻药,我就顺便去找他。他的简短的教导,使我对于书籍的态度更加端正了。不知不觉地我对书籍好像一个酒徒对酒一般,变成不可一日无此君了。
书籍使我看见了一种另外的生活,一种使人产生去干大事业的强烈感情和愿望的生活。我看出在我周围的那些人,既不会干大事业,也不去干犯法的事,他们活着,好像跟书中所写的世界完全没有关系。他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呢?-这是难解的。我不愿过这种生活……这是我很清楚的,我不愿意……
(有删改)
文本二:
《高尔基传》序言
“你走了,而你栽的花还留着,还在生长。我看见这些花,就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喀普里留下了一些好东西一一花。如果你随时随地,在你的一生中只给人们留下好东西一花、思想和关于你的美好回忆,那么你的生活就会轻松恰快。那时你就会感到自己是别人所需要的,这种感觉会使你的心灵丰富起来。你要知道,给子永远比索取更为愉快。”这是一位父亲在80多年前给爱子写的一封信。这位真挚亲切的父亲,就是马克西姆·高尔基。他的一生,正是“给人们留下好东西”的一生。他艰苦的生活历程、执着的追求精神和博大深邃的思想,使他深受世人敬仰。他创作的、作为这些历程、精神、思想之体现的许多杰出的作品,使他成为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一颗璀璨的星星。
茨威格曾经这样赞美高尔基:“我已经多年没有感受过只有在您写的带回忆性的作品中才感到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那种开朗、人性的真挚之情……我承认,我很羡慕您善于如此朴素清晰地描写事物的才华。在欧洲,谁也没有这样的才华,甚至托尔斯泰也没能写出如此高度的朴实无华。”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因为真实而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这种真实不仅仅指书中叙述的内容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也不仅仅指作品的叙述语调是公允的,它更多的是指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客观真实的。三部曲展示的其实是高尔基对于生活的主观体验,但严肃的生活态度使这一切变得客观。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偷偷把蜡盘上的蜡油搜集起来”装在罐头盒里做成灯,晚上借以读书,既表现了“我”读书的勤奋,也突出了“我”节俭的品格。
B.书籍在“我”的眼前展开逐渐扩大的世界,“生活美妙地展现开来,大地更富于魅力”,这正是“我”专心致志读书的结果。
C.维克多回答“我”说“鬼知道这是什么呀”“你满脑子都是些无用的东西”,这既表现了维克多对“我”的不满意,也表现了他的粗浅无知。
D.“一些句子像扎进手指的刺一般在我的记忆里停留很久”,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书中那些难懂的句子给“我”带来的苦恼和思考。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止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尔基的信中多次提到的“花”,内涵半富,既实指儿子栽的真实的花,也代表着儿子留给父亲的美好回忆。
B.高尔基给儿子的信情真意切,要告诉儿子“给予永远比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
C.高尔基早年的艰苦生活历程,培养了他执着的追求精神,使他的思想博大深邃,也使他成为20世纪世界文坛巨星。
D.茨威格认为高尔基才华出众,善于描写事物,在欧洲无人能够超越他,甚至连托尔斯泰也不能超越他的高度。
8.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药剂师这一形象的。(4分)
9.文本二中说,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因为真实而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斛。(6分)

 

6.A(A项“突出了‘我’节俭的品格”分析有误)
7.B(A项“既实指儿子栽的真实的花,也代表着儿子留给父亲的美好回忆”分析有误。C项“也使他成为20世纪世界文坛巨星”理解有误。D项“甚至托尔斯泰也不能超越他的高度”理解有误)
8.通过对药剂师的通俗的语言、和气的神态、聪明的外貌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他的形象(正面描写)(2分),用维克多、牧师和中尉与药剂师进行对比,反衬了他的特点(侧面描写)(1分),塑造了药剂师聪明和气、知识渊博的形象特点,是教导“我”读书的导师。(1分)(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1)生活细节真实可信,如“沙丁鱼罐头盒做成的读书灯”“油烟熏眼睛”,这些独一无二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环境方面)(2)细致而真实的读书体验,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读书引发丰富的想象和自己的心得体会。(人物方面)(3)真实而执著的求知经历,使人难以忘怀。为了弄明白一个名词,执著地问了又问。(情节方面)(本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