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冬
兰州的冬似乎是很讲规矩的,它遵守自然界约定俗成的法则,总是在季节最后一个登场,从不越雷池一步。
兰州的冬又是最不讲规矩的。别看它姗姗来迟,却派头十足。就像舞台最后出场的明星大腕,千万不可小瞧,那可是压轴的台柱子,牛着呢!兰州的冬不登台则已,一登台就占了秋的色,挤了春的艳。兰州的秋和春便如匆匆过客,抑或是电影中的群众演员,在四季的镜头中,似乎只闪了那么几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冬则在兰州这个舞台占据着绝对的主角位置,二十四节气对它是没有多大约束力的。“立冬”的时间还未到兰州,冬就提前赶来赴约了,而“立春”的时间早过了,它还赖在兰州不走,你说霸道不霸道?!人们不得不在十月底就开始将暖气烧得热热的,这一烧就是近半年光景,直到来年三月底,冬的脚步才磨磨叽叽地离开兰州,春这时才能怯怯地走进兰州的大门。
兰州的冬是个性格古怪的家伙,总让人猜不透,摸不着。兰州的秋还在展示着它迷人的色彩,尚未来得及鞠躬谢幕,冬就开始骚动不安、急着要登台亮相了。你瞧,身着绿裙的柳枝还在跳着摇摆舞,杨树浓绿的枝叶还在唱着欢快的歌,银杏正表演着金色的时装秀,枫叶刚绽露出火红的笑脸,红的、粉的、黄的秋菊们正争奇斗艳,月季还在吐露着芳华。金城兰州,秋色正浓呢!冬就派风这个急先锋来为它摇旗呐喊、扬威造势来了。那风像《水浒传》中的李逵、《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一副暴脾气,逮着谁收拾谁,不给任何人留面子,像跟兰州人有新仇旧恨似的。几天前还温柔着呢,突然就变了脸,如来无影去无踪的侠客,“呼”的一声从你身边掠过,你还没反应过来,脸上便像有无数把刀子“刷”地划过。那痛是实打实的,本能地用手一摸,却什么也没有。刚一愣神,“呼”地又过来了,忙双手捂脸,躲过又一波攻击。那头发早已如一蓬衰草,又如一团黑色的火焰在头顶燃烧。那太阳也助纣为虐,看似明晃晃照着,但就是出工不出力,故意隐藏了几分热、收敛了几分暖,向风谄媚讨好。人们为抵御风寒,不得不将本该继续酣眠的围巾、口罩、手套、大衣、羽绒服等提前唤醒,让它们履行自己的职责。
你不得不承认,兰州的冬又是有魅力的,因它的到来,连黄河的水都一改沧桑的容颜,变得少女般清澈迷人起来,再没了其他季节的狂躁不安,那涛声也变得那样柔和优美,像一首浅唱低吟的抒情诗、小夜曲,与风的摇滚形成不同的风格。那沙滩也因水位的降低而裸露出来。这也是兰州人捡黄河石的好时机,人们不畏冬的寒冷,成群结队来到沙滩上,眼睛紧紧盯着黄河石,不时用脚踹踹,用手摸摸,发现有独特造型和优美图案的,顿时来了兴致,取下戴在手中的皮手套或棉手套,将石头从沙堆中搬出来,再抱到黄河边,沾着冰冷的黄河水将石头打湿洗净,黄河石上的图案便变得更加清晰起来。如果石型或图案漂亮,有收藏或经济价值,便会如获至宝,赶紧抱到岸边的布袋中装好。这时双手十指冻得像十根细细的红萝卜,居然感觉不到冷。然后带着幸福满足的笑,将石头搬回家。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兰州人都以家中有几块黄河石为荣。这是黄河的馈赠,也是冬天的馈赠。
兰州的冬,是冷酷的,亦是温情的。
15.作者开篇写到兰州的冬“似乎是很讲规矩的”“又是最不讲规矩的”,如何理解?(3分)
16.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文中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17.联系全文简要说说最后一段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答
15. “似乎是很讲规矩的”是因为它遵守自然界约定俗成的法则,总是在季节最后一个登场,从不越雷池一步;“又是最不讲规矩的”是指二十四节气对它是没有多大约束力的。“立冬”的时间还未到兰州,冬就提前赶来赴约了,而“立春”的时间早过了,它还赖在兰州不走。(3分)
16.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兰州的冬是有魅力的,是有温情的,表达了作者对兰州的冬喜爱的一面。(3分)
17.总结全文,点出兰州的冬“冷酷”而又“温情”特点;结尾与文章题目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