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阅读答案-洪振秋

2019-11-13 09:04超越网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春风拂面之际,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墙头上,藏匿于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中撑出绿意,在波光潋滟的春江上泼墨、写意……
④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⑤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⑥中国人还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⑦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青苔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虽然是“白日不到处”,却是历尽千磨万难,凭着坚忍坚强,冲破困境,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她虽然看似弱不禁风,却凭着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力。春光因为她们的点缀,显得如此明媚无比;百花有了她们的衬托,更为明艳动人;人世间因为有了她们,更为生机盎然。
⑧我是江南人,我爱着家乡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我爱着回乡路上青石板夹缝里的青苔,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哧哧地笑着,撑起满眼的绿意。
⑨没有青苔的世界,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8日,有删改)
18.第②至④段主要写了青苔怎样的特点?(2分)
19.第⑥、⑦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3分)
20.请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1)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墙头上,藏匿于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中撑出绿意,在波光潋滟的春江上泼墨、写意……(请从句式或者用词的角度进行品析)
(2)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哧哧地笑着,撑起满眼的绿意。(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2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妙处?(3分)
22.文章最后一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8.示例:①微不足道,细小低微。②生命力顽强,倔强。(2分,一点1分,扣“微小”“生命力顽强”答题即可)
19.示例一:不能调换。一方面第⑥段承接第⑤段写青苔入画让诗意更加飞扬,第⑦段着重写袁枚先生最懂青苔的心意,由面到点,让文章详略得当;今朝中考语文:jzjy365.com收集整理。且第⑥、⑦段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第⑥段承接前文从元朝写到清代,第⑦段单写清代,时间线索明显,所以不能换。
示例二:能调换。按照行文思路,写青苔先入诗,再入画。第⑦段承接第⑤段写“青苔入诗”,第⑥段首句“中国人还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中的“还”提示是另起一层写“青苔入画”,所以可以换顺序。
(3分,鼓励有创意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未答出调换理由不得分)
20.示例:(1)运用排比式短句写出青苔肆意生长在恶劣的环境里,突出青苔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青苔的赞美。或:这句话用“趴”“粘”“倚”“藏匿”“布满”“撑出”等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青苔生长的环境和情态,突出青苔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青苔的赞美。(2分,意近即可)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青苔生机盎然的情态,突出青苔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表达作者对青苔的喜爱。(2分,意近即可)
21.示例:文章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等)的写作手法(1分),通过描写青苔这一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青苔及像青苔一样平凡而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的赞美(2分)。(3分,意近即可)
22.示例:结构上,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总结全文(1分)。内容上,一语双关,升华主旨,既突出微不足道的青苔装点了这个世界,给世界带来了生机,又含蓄表达出正因为有了像青苔一样普通劳动者的默默付出,世界才变得生机盎然(2分)。(3分,意近即可)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勃勃生机” ,接着写青苔“微不足道” “细小低微”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B. 文章中的“江水绿如蓝” 和白居易词中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重点不一样:前者是强调青苔的繁茂,后者是强调江水的澄澈。
C. 文章用词生动贴切。如描写父亲在春雨来临前“拾漏”后, “掏” “填” “黏附” “塞”等词语准确地表现出对青苔的重视。
D. 袁枚和“扬州八怪”中的金农都是懂青苔之人,他们深知青苔的特点,欣赏青苔的气韵,把青苔作为审美对象,融入作品之中。
8. 作者为什么说“没有青苔的世界,一定会是寂寞的”?请简要分析。
9. 散文讲究“形散神聚” 。请结合全文,从“形散”和“神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7. A
8. ①青苔虽然微小,但自有风情,能衬托百花,点缀春光。②青苔自强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③青苔融入诗画,在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意蕴。
9. 形散:①选材上,纵向横向联想。由眼前所见青苔,想到印象里的青苔、乡间古楼里的青苔、小时候家乡的青苔。②思路上,虚实结合。由现实中的青苔联想到民间谚语中的青苔、古代文人眼中的青苔。神聚:本文紧紧围绕对青苔的赞美与喜爱这一主题展开,融古今、虚实为一体,使主题更凝练、集中。

【解析】
【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 项,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错误。写青苔“微不足道” “细小低微” ,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并不是“欲扬先抑手法” 。故选 A。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作者为什么说‘没有青苔的世界,一定会是寂寞的’ ,请简要分析” ,需要理解“没有青苔的世界,一定会是寂寞的”的意思,立足文本内容,结合语句出现的位置,联系上文内容分析,可以结合青苔的品质特征、影响作用等方面分析。结合“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哧哧地笑着,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绵延着,变幻着。一点点,一处处,一丛丛……”分析可知,青苔虽然微小,但自有风情,能衬托百花,点缀春光。结合“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到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江水绿如蓝’ ,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青苔却能从墙缝里、石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分析,青苔自强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结合“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 ,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春天有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分析,青苔自强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
【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体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本题要求分析作品如何体现“形散”和“神聚”的,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散文的形式看似松散,却贯串着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神” 。散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常常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内容综合起来,以作者的感受、思想为主,信笔写开,这就是散文中的“形散神聚” 。 “形散” ,结合“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到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 ”“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等分析,选材上,运用纵向横向联想的方式。结合“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 “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可谓青苔知己也”等分析,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构思文章。 “神聚” ,结合“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 “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叫‘绮线’……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 ,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天有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等分析,青苔,不管多么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但都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本文紧紧围绕对青苔的赞美与喜爱这一主题展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