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乡村树事》阅读答案-张金凤

2019-10-09 11:08超越网

乡村树事
张金凤
①只有在辽阔的冬季和料峭的早春,你才能影影绰绰看到一个个接近完整的村庄。其它季节村庄是藏着的,藏在树枝的环抱里,藏在叶子们的手掌中。
②乡村的树交错分布在村里村外,既是村庄的外围襁褓,又是村庄的精神内核。榆杨槐柳、椿桐柘桑、桃杏枣梨,浓荫掩映,枝条杂陈,花开馥郁,香风沉醉。房前屋后遮蔽掩映的,是人们自己挑选的邻居,人们把它们与自己的烟火日子捆绑在一起,休戚与共;乡路庄头、丘陵沟岔长出的树,则是风吹来的种子、雨送下的盘缠,生长随意,姿态天然。野生的和家栽的树填充着村庄的罅隙,搭建起村庄的外围和翠绿屏障,搭建起乡下人的婆娑生活。
③南风乍起时,乡村人家就忙着栽树,村庄里的每棵树都是特定的符,驾驶着一片祥云驻扎在一个个檐头。哪一棵主财源广进,哪一棵祈长寿平安,哪一棵寄托着梦想,哪一棵镌刻着家风,栽树的人心有大丘壑,懂树的人看一眼便心知肚明。旧时两家结亲兴“访听”,双方家长都要暗访对方的声誉品格。有些聪明的家长并不去街巷间听议论,而是悄然观树,人言不可尽信,它们不如一棵棵树的标杆更能称量主人的脾性和家教。
④在乡下,栽树是一种仪式,爱树是一种精神皈依,房前屋后若没有几棵像样的树,算什么过日子啊!刚建好新房的人家,栽树是头等大事,他们忙碌谋划栽树的蓝图。先在西墙外栽几棵梧桐树,梧桐木质暄,叶子大,易成活。要赶紧将房屋遮盖起来,将生茬的新房煨热,才有扎下根的样子。树要扎根人更要扎根,人们需要这样易成活又迅速生长的树来打下家业的基础,亮出繁盛的招牌。
⑤乡下人院门外要栽国槐。国槐是护佑一家人的图腾之树,它立在街门一侧,享受做一杆大旗的礼遇。男人上坡回家,首先在槐树上磕去鞋窝子里的土坷垃,在树下的石墩上抽一袋烟,鼻息里涌进炊烟的味道,眼睛望向远方隐约的青山,红彤彤的火烧云,满心的知足和安然。过年的时候,男人郑重地给国槐身上戴一朵新鲜的红花,一帘“出门见喜”的红条张贴在树上,一家的喜气从内到外地透出来。国槐树那浓密的叶子层层叠叠,堆砌万千诗意和清凉,夏秋时节,人们将竹椅、草墩、马扎甚至草席子搬到树荫下纳凉。大槐树下有清爽的穿堂风,它们抚摸过庄稼,亲吻过野花,撩拨过浪花,把极热的暑气重新组合,描画出波澜,透出逶迤的清凉。农历五月,国槐姗姗开出满身槐花。这时节,大家忙着采槐米,用小铁钩折下槐花的花蕾,晒干之后卖给中药房。每年还要留一些槐米炒成槐米茶喝,槐米茶败火清脑,乡下人喜欢,从夏天一直喝到来年春深。
⑥院墙外通常栽着洋槐树和榆树。榆树难成材,要是说人不开窍,就喊他“榆木疙瘩”。既然不容易成材,为什么还要栽它?面对孩子的追问,娘说:“榆树泼辣,像咱庄户人,旱了涝了它都长;倒了歪了也长;雷劈了,根不死,还长;荒年里,榆钱、榆树叶子甚至树皮被扒了吃掉,它还长。榆树还喜庆啊,它开的花叫榆钱,榆钱就是余钱,家有余钱不就是咱老百姓盼望的吗?”孩子豁然开朗,对榆树也高看一眼。孩子问那洋槐树有什么说道?娘说:“洋槐花开得像场雪,满院子的甜香,它是开花的树里面蜜最多的。”家里又没养蜜蜂,洋槐蜜还不是被别人家采去了,孩子不解,难道娘栽槐树就是为了闻闻花香?娘说,叫谁家采去蜜都是好的,家贫望邻富,大家的日子都甜甜蜜蜜的不是更好吗?孩子看一眼心里生长着蜜的娘,心里也甜甜的。
⑦春天里,人忙碌,树也忙碌。每年花开时,庭院里的女人总要做槐花饭、槐花粥。榆树的花开得羞怯而隐秘。肉滚滚的榆钱撸下来蒸成榆钱饭,不等掀开锅盖,香味就钻鼻孔儿,若拿蒜泥蘸榆钱饭吃,好吃得能撑破肚皮。那些干落的榆钱,在春风里满街满巷地飞,飞到人们的头发上,飞到人们的脖颈子里,飞进人们的衣裳口袋里,人们也不拍去,反而喜气洋洋地笑,这漫天飞舞的彩头,给了春天里的庄户人一个多么美好的期待啊。
⑧树一年年长高,爹娘一年年衰老;树一年年长大,树下长起来的孩子一个个离开。岁月里的许多人,村庄里的许多事,人们记不清了,而树记得。那狭窄的年轮记录了村里那一年的干旱,它们见过一个个妇女挑担抗旱的蹒跚身影;那些粗壮的年轮又记录着当年雨水丰盈五谷丰登,沉甸甸的果实把汉子们的腰累弯了。那些当年跟着爹娘栽树的孩子,一年年万水千山地往回赶,回来看一眼树,摸一把树,在城市里的迷茫就烟消云散了。娘走了,爹走了,可是树还在,它们粗糙的老树皮上布满沧桑裂纹,但是枝头依然澎湃着碧绿的波涛,它们骨骼坚硬地屹立在村庄里,屹立在孩子们的心头,像一座碑。只要树在,家就在,走得再远的孩子都不会迷路。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②段从乡村交错分布的树写起,野生的树和家栽的树构成独特风景,彰显乡下人诗意、婆娑的生活,引出下文对“树事”的叙写。
B. 文章第③段写旧时结亲时家长以观树替代“访听”,看似闲笔,实质意味深远,树成为称量人品和家风的德行标杆,也是一种文化符号。
C. “栽树是一种仪式,爱树是一种精神皈依”一句巧用比拟,意思是说,栽树是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事情,而爱树寄寓着乡民对生活的希望。
D. 文章第⑥段写乡民喜欢栽种洋槐树和榆树,这里巧写人物对话,质朴的话语,将贫困岁月中乡民的善良以及美好期许,真切地表现出来。
8. 赏析文章第⑦段画波浪线的文字。
9.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7. C 
8. ①三个“飞到”运用排比,形象地写出干落的榆钱在春风里到处飞扬的情景。②“彩头”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人们对于榆钱的喜爱。③表达了庄户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9. 树是童年的记忆,过往的甜蜜;树是庄户人的生命之源,是精神的传承和支撑;树是精神向导,有了它再大的困难都熬的过去,它支撑我们走向未来。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本题C项,“巧用比拟”错,“栽树是一种仪式,爱树是一种精神皈依”没有用到比拟的手法。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艺术手法及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析句子中用到的手法,思考表达的情感以及效果。三个“飞到”运用排比,形象地写出干落的榆钱在春风里到处飞扬的情景。“彩头”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人们对于榆钱的喜爱。根据前文“榆树还喜庆啊,它开的花叫榆钱,榆钱就是余钱,家有余钱不就是咱老百姓盼望的吗?”表达了庄户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主旨及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着重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二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作答。本题探究“它们骨骼坚硬地屹立在村庄里,屹立在孩子们的心头,像一座碑”的意蕴。“骨骼坚硬地屹立在村庄里”的含义,可结合原文“乡村的树交错分布在村里村外,既是村庄的外围襁褓,又是村庄的精神内核”“人们把它们与自己的烟火日子捆绑在一起,休戚与共”“栽树是一种仪式,爱树是一种精神皈依”理解,树是庄户人的生命之源,是精神的传承和支撑。“屹立在孩子们的心头”,树有童年的记忆,过往的甜蜜。“像一座碑”运用比喻,指出树是孩子们、庄户人的精神向导,有了它再大的困难都熬的过去,它支撑我们走向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