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的阳光
贾玲芳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因为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许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陷入了孤独和无助。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 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
“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 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散发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
“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找碴儿”的珍妮。
“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曾经的住户找贝蒂交流过,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这个珍妮不一样,笑容明净,温柔和善,令人不忍拒绝。
“哦,可以啊!我行动不便,你进来开窗户吧!”贝蒂回头看看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
“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开口。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子收拾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树木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起来。
“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示真诚的谢意。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的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鼻子有些发酸,略思忖,说道: “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
“我又有哪遮住你了吗?”贝蒂有些疑惑。
“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任何人,更是很久未与人共用过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凉孤寂的心。
“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
从此,在贝蒂的花园里,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冠做的餐桌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 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还会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的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的阳光。那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安详地走完一生,那年她 95 岁。
几个月后,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遗嘱?”“是的,这是贝蒂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继承人是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现在,她那栋价值 1250 万美元的房子属于您了。”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美好的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 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权利拥有它。
8. 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列表格。
故事发展
贝蒂太太的情感变化
初次见面
(1)___
(2)___
有些生气
帮助她收拾房间
(3)___
(4)___
无比惬意
9. 品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中的题目。
(1)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这里交代侄子情况的用意是什么?)
(2)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加点的词语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
10. “阳光”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阐述自己的理由”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参考答案】
8. 初次见面,贝蒂冷漠应对;珍妮第一次提出借阳光的请求,贝蒂有些生气;珍妮帮助收拾房间,贝蒂喜悦;与珍妮一家阳光下共餐,贝蒂无比惬意。
9. ①外貌和动作描写,“蓬头散发”“关上了门”表明贝蒂对生活不抱任何希望,自我封闭,不想与他人接触。②神态描写,“会心地笑了”表现珍妮借阳光是有意而为的行为,是充满爱心、达到帮助他人目的的欣慰。
10. ①“阳光”是全文的线索,它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使小说波澜起伏;②揭示并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在作品中,它不仅是现实的阳光,更是爱心的象征,珍妮的爱心和善良最终使冷漠绝望的贝蒂内心充满了阳光,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11. 示例一:我觉得这一段不是蛇足。①解释了贝蒂赠送珍妮房产的原因,作品情节更完整而感人;②突出了珍妮的善良和爱心获得回馈,丰富人物形象;③是作者对人间之爱的讴歌,突出了主旨。
示例二:我觉得这一段有蛇足之嫌。①小说讲究含蓄美,不写出理由,更能促使读者思考,给人言尽意未尽的感觉,写出来显得太直白;②前面的描写能足够表现珍妮这一人物形象,这一段即使不写,也不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反缺少艺术感染力。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从“蓬头散发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贝蒂有些生气”“看着透过树木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起来”“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揣摩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可以从文章的情节入手,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再联系文章的主旨大意。也就是由分到总的思维过程。“蓬头散发”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体现了贝蒂消极的生活态度;“会心地笑了”是对珍妮的神态描写,表现出她帮助别人以后内心的愉悦与欣慰。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线索与主旨的把握。“阳光”一词贯穿全文始终,很明显是文章的线索。根据上下文可知,“阳光”在这里是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阳光,也指珍妮与贝蒂共进午餐等爱的行为,让贝蒂享受到如阳光般温暖的真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如果认为结尾没有画蛇添足之嫌,可以从“文章结构的完整性”这一角度来分析;如果认为有画蛇添足之嫌,可以从“结尾要讲究含蓄美”的角度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