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选自朱自清《春》
13. 按照示例,梳理选文的内容。
多彩的春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1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春雨怎样的特点?
16. 有人说,第①段写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与本段内容无关。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3. (1). 柔和的春风(或: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春风) (2). 温馨的春雨(或:无声的春雨、绵绵的春雨、温柔的春雨)
14. (1)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树、杏树、梨树人的行为动作,写出了桃树,杏树和梨树都争先恐后开花的场景,使文章更加生动,富有情趣,表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2) 这句话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风的轻柔、和煦、温暖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春的赞美。
15. 写出了春雨细而密,细而亮,细而长(柔),细密,晶莹透亮的特点。//或者:多(或细);闪亮;绵长。
16. 这句话与写花是相关的,是侧面描写花。写蜜蜂的多,衬托出花的香甜;写蝴蝶欢飞,衬托出花的色彩艳丽。这样写,还赋予静态的春花的画面动态的美,使春花图更有诗情画意。
【解析】
【13题详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内容分析,然后结合示例梳理每段内容即可。第一段写春花(多彩的春花),第二段写春风,结合“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可以写出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春风等);第三段写春雨,结合“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可以写出:温馨的春雨(无声的春雨、绵绵的春雨、温柔的春雨等)。
【14题详解】
(1)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树,杏树和梨树都争先恐后开花的场景,使文章更加生动,富有情趣,表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2)首先指出修辞方法,然后结合修辞方法的作用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风的轻柔、和煦、温暖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春的赞美和喜爱。
【15题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分析。“像牛毛”写出了春雨的“细而密”的特点;“像花针”写出了春雨的“细而亮”的特点。“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而长”的特点。
【16题详解】
首先明确观点,是有关的。然后要求学生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写蜜蜂的多,衬托出花的香甜;“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写蝴蝶欢飞,衬托出花的色彩艳丽。动静结合写出了春花的画面动态的美,使春花图更有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