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之美
岸岛
①黄果树大瀑布的流水,经白水河、螺丝滩瀑布、鸳鸯河后不久即消失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流入了这里的一条暗河,而暗河之上则出现了一座非常奇伟瑰怪的自然胜景:天星景区。天星景区由三大景点组成:天星景、天星洞和水上石林。各部分色调不一,各有千秋,却和谐地构成一幅瑰丽的画图。
②这是一座天然的园林、它的美,美在自然。山、水、林、洞浑然一体,随意搭配,没有斧凿的痕迹,没有刻意的造作。一切坦荡荡,活活泼泼。该喧闹的地方喧闹,流入天星洞的水便是如此,水声轰然震响,激流如注,毫无拘束;该静谧处静谧,走入天星景区就知。这是一隐秘世界,山重水复,峰迥路转,看那缘壁的树根藤蔓,和插在深不知几许的水中以代路的石墩,偶尔听见惊起的飞鸟划过树叶的声音,真的产生几分惊惧。
③它的美还在于一种自然的和谐。这里的石林它不是象云南路南的石林,建在平地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这里的石林生长在水中,水流蜿蜒曲折,石林星罗棋布露出水面。难怪这里的山像星儿伴月亮一样,早晚相依相随;世上的山很多,然而被水化的山更具生命力,被柔化的石更有灵性;而水也因为依偎于山而有了脊梁。石上流水,水上有石,石上又有树,构成了石景、水景、树景奇妙地搭配组合而成的多种独特景观。石笋上长着各种各样的小灌木,重重叠叠的仙人掌,星星点点的小花,石壁上披着密密层层的常青藤。大一些的石包上还长着巨大的榕树以及其他乔木。而最具神妙的是盘在石上的树根了。那些根之于岩石,可以说无孔不入,无缝不钻。干瘦的岩石由于根的填补而变得丰满,破裂的岩石由于它们的嵌入而胶固起来,松散的岩石由于根的穿连而凝聚成一个整体,摇摇欲坠的岩石,被根牢牢地抓住,避免了一场灾难。多么神奇而有生命的根啊,你盘于巨石,扎入岩层,裸于地面,飘于空中,流于碧水的千姿百态的根!
④它的美还在于它拥有独特别致的景观。就说这里的桥吧,不但数量繁多,而且形态各异。譬如这座桥上桥(又名夹夹桥),下面是天生桥,而且这座天生桥很宽很长很大,不但这条河床在桥面上,那天星景区也在桥面上。天星照影的大白岩下面就是落水洞,洞口高大,容得下黄果树瀑布泻下来的白水河加安顺龙宫吐出来的王二河。我们来到小冒水潭,银练坠潭的水从那里冒出来。这里水函多,跌水多,路线曲折,造的桥也多。桥连桥,一座接一座,共有24座,叫连环桥。桥面上还配以莲花踏步和天然裂缝,很像蜡染冰纹,又美观又排水,简直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⑤再说那石,这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由于千百万年风化的作用,石头便有了奇特的造型。如这块20米高的巨石兀立眼前,奇就奇在巨石的中心是空的,故此石被命名为“空灵”。那一块风吹水蚀而成的大窟窿给人以想象和哲理的思索,细细品味有难以言说的意蕴。“欲从此岩过,谁敢不侧身”。这是“侧身岩”。可是,有两位肥胖的外国游客,侧着身子也过不去,只好快怏怏半路折回。可据说班禅大师那样富态,一侧身竟过去了。
⑥还有那“一线水”、“美女榕”、“九龙盘壁”、“托石补天”等等景观都是大自然的不朽之作,它使人类在欣赏大自然的无限魅力的同时,感受到自然的伟岸和博大,产生对热爱生命、回归自然的遐想……
【注】作者简介:岸岛,本名厉敏,舟山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诗集《穿越动荡的午夜》《心灵的视角》、散文集《飘荡的情怀》《时光的身影》先后出版。
10. 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选取了“天星景区”的哪些景物来进行描述的?用两个词概括该景区的特点。
11.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
12. 第3段介绍天星景区的石林,而第5段又介绍石景,这样叙述重不重复?作用是什么?
13. 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所描述的“天星之美”给你带来的启发和感悟。
【参考答案】
10. 本文主要选取了“天星景区”的水、石林、树、桥进行描述。“天星景区”的特点:自然和谐、独特别致(或奇伟瑰丽)。
11. 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无孔不入”“牢牢地抓住”赋予树根人的的形象;又用了一系列动词,“钻”“嵌入”“穿连”“盘”“扎”“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根生命力旺盛,力量之强大,体现了根、水、石等自然景物的和谐自然,从而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伟岸。第三人称向第二人称的变化,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赞美。句式整散结合,富于变化,文辞优美。
12. 不重复,两段虽然都写到石,但侧重点不同。第二段从整体上概括介绍天山景区的山、水、林、洞巧妙结合的美景,体现了自然景物之间相互映衬的和谐之美。第五段重点写巨石在自然雕琢下呈现的奇特造型,并通过引用诗句与故事使读者品味其中蕴含的人生哲思。一略一详,由表及里,相得益彰。
13. 本文从总到分、由浅入深,逐步描写了天星景区的山石、树、桥等景物,从石林的和谐之美,山水相依的灵性之美,桥下流水的静谧之美,巨石中空的空灵之美,以及侧身通入的哲思之美;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伟岸、博大,从面引发了人们对回归自然、敬畏生命的人生思考,并告诫人们应该热爱自然,从自然中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崇高,拥有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澄澈的心灵。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本类题目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来归纳概括。本题要求“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选取了“天星景区”的哪些景物来进行描述的?用两个词概括该景区的特点”,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说说本文主要选取了“天星景区”的哪些景物来进行描述的?通读文章,本文的第二段“一切坦荡荡,活活泼泼。该喧闹的地方喧闹……”主要写了“天星景区”的水;第三段“这里的石林生长在水中……石笋上长着各种各样的小灌木……大一些的石包上还长着巨大的榕树以及其他乔木”,主要写了“天星景区”的石林、树;第四段“就说这里的桥吧,不但数量繁多,而且形态各异……” 主要写了“天星景区”的桥。第二问:用两个词概括该景区的特点本文的第一段总写了“天星景区”是“一座非常奇伟瑰怪的自然胜景:天星景区。……各部分色调不一,各有千秋,却和谐地构成一幅瑰丽的画图”,可以概括为奇伟瑰丽或自然和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要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语言特色的赏析角度分析,并将要求鉴赏的内容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对语言特色、举例和作用的鉴赏缺一不可。本段文字将描写、叙述、抒情融合一体,可以从修辞手法、叙述角度、语言风格三个角度分别进行赏析。如“那些根之于岩石,可以说无孔不入,无缝不钻”“摇摇欲坠的岩石,被根牢牢地抓住”赋予树根人的的形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盘于巨石,扎入岩层,裸于地面”,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和第三人称向第二人称的转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赞美;本段文字还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钻”“嵌入”“穿连”“盘”“扎”“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根生命力的旺盛,体现了根、水、石等自然景物的和谐自然、神奇伟岸。从句式上看,划线的句子如“多么神奇而有生命的根啊,你盘于巨石,扎入岩层,裸于地面,飘于空中,流于碧水的千姿百态的根”,整散结合,文辞优美。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理解分析重点段落内容和作用以及作者创作意图能力。此类题目先审清题干,找到相应的文段,根据文章的主旨,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指定问题,段落作用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本题要求分析“第3段介绍天星景区的石林,而第5段又介绍石景,这样叙述重不重复,作用是什么?”,先回答重不重复,然后分析这样叙述的作用。答题时,既要简略概括两段的相同之处,还要重点从写作特点与内容主题两个角度分别写出两者的区别,进而分析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从相同之处来看,这两段都写到石。但两段内容的侧重点不同:第三段是从整体上概括介绍天山景区的山、水、林、洞巧妙结合的美景“这里的石林生长在水中……石上流水,水上有石,石上又有树,构成了石景、水景、树景奇妙地搭配组合而成的多种独特景观”,体现了自然景物之间相互映衬的和谐之美。而第五段则重点写了巨石在自然雕琢下呈现的奇特造型,“再说那石,这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由于千百万年风化的作用,石头便有了奇特的造型。如……”并通过引用诗句“欲从此岩过,谁敢不侧身”和叙述相关的故事,使读者品味其中蕴含的人生哲思。一略一详,由表及里,相得益彰。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对文中进行个性化解读,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是审好题,抓住文本主旨,然后结合自己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文章相关内容对自己的启示。解答此类题目时,1、务必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才分析(阐述);2、采用提纲挈领式,层次清晰,分点罗列;3、表达准确连贯,避免出现病句。本题要求“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所描述的“天星之美”给你带来的启发和感悟”,本文的第一段先总写了“天星景区”的奇伟瑰丽、自然和谐,第二、三、四段分写了“天星景区”的水、石林、树和桥。文章从总到分、由浅入深,从石林的和谐之美,山水相依的灵性之美,桥下流水的静谧之美,巨石中空的空灵之美,以及侧身通入的哲思之美,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博大,从面引发了人们对回归自然、敬畏生命的人生思考,告诉人们要热爱自然,从自然中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