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山中避雨》阅读答案-丰子恺

2019-04-16 16:51超越网

山中避雨
丰子恺
①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見前方有ー小庙,庙门ロ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②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阴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濛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网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③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少,他坐在门ロ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乐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来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容气地把胡琴给我。
④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子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给地们听。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值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予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的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子和着歌唱,她们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鳴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味。
⑤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治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却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一九三五年秋日作
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一开始便勾勒了一幅由山雨、小庙、荒村、茶店组成的烟雨中的画卷。
B. 第五段划横线句子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胡琴轻便、发音可听的特点。
C. 文章叙写了自己和两个女孩在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受,是一篇叙事散文。
D. 文章采取了欲抑先扬的手法,突出了音乐能让人在烦的环境中感到快乐。
8. 本文语言“淡雅质朴,不事雕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 请结合全文,简析第五段“乐以教和”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7. D
8. ①本文语言不赋色彩、不事渲染,开篇运用白描,寥寥几笔,便简洁地勾勒了一幅淡雅质朴的山雨古庙荒村茶店的图景。
②引用诗文,间用文言词语,使文章语言清淡雅致。如“山色空濛雨亦奇”,“乐以教和”,“剃头店里有之”,“有些儿依依”等。
③文章用词干净洗练,朴素自然,不作过多修饰,便能清晰地把婉转曲折的事情叙述清楚。
④文章语言清淡,多用散句,娓娓道来,把“乐以教和”的道理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9. ①总结前文内容,写出了我用胡琴拉奏的乐曲,和着两位女孩子的歌声,引得三家村里的青年跟着一起唱和,让我们在这荒山苦雨里相处得非常愉快和谐。
②引用古语,简洁凝练,典雅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③卒章显志,升华主旨: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彼此和谐温暖.体现了作者对人民、对青年的深沉的爱,和“乐以教和”的艺术追求。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细读原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及主旨,然后逐项分析。本题
D项,“突出了音乐能让人在烦的环境中感到快乐”不合文意,文中前两段写“我”和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遇到大雨,被困山中。第3段“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但结果却是“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嘈杂”“冗长”这两个词语烘托出人物烦闷的心情;第4段写“我”借来胡琴,拉奏音乐美妙,吸引女孩和三家村的青年唱和。这两处对比分析可知,只有“美妙悦耳”的音乐才能让人在烦的环境里感到快乐。故本题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考生应首先明确这是一篇散文,分析语言特色可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言的整体风格等方面入手,第一步先概括特点,第二步,结合文本举例分析,分析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主旨情感,然后运用术语指出效果。本文语言“淡雅质朴,不事雕琢”,开头段“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見前方有ー小庙,庙门ロ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从语言风格和修辞的角度来看,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荒村茶店图,清新雅致,很有意境。从修辞手法上还引用诗文,如“山色空濛雨亦奇”,“乐以教和”,间用文言词语“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有些儿依依”等。,使文章语言清淡雅致,不失生动。从句式特点来看,整散结合,散句为主 ,如,“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为整句,“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为散句,句式灵活多变,结构参差错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考生解答时,先找到该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意进行分析。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等方面综合分析,另外还要考虑到有没有修辞手法。本题中,“乐以教和”在文中指的是“我用胡琴拉奏的乐曲,和着两位女孩子的歌声,引得三家村里的青年跟着一起唱和”,“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却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琴声让我们在这荒山苦雨里相处得非常愉快和谐;从结构方面,“乐以教和”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总结上文,收束全篇;从主旨情感方面,“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和三家村青年依依不舍的情景,可见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彼此和谐温暖,这是作者山中避雨,此次之行的最大收获。“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作者的满足感体现了作者对人民、对青年的深沉的爱,和“乐以教和”的艺术追求;从修辞方面,“乐以教和”为引用,简洁凝练,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