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荒过年
肖复兴
①在北大荒,过年的那几天,最热闹。虽然寒冷,甚至会大雪封门,有了一个年在那儿等待着,便像有了一个什么美好的东西等着我们伸手去拿一样,哪怕只是一个美丽而缥缈的幻影,伸出了手根本拿不着,也会让我们兴奋,跃跃欲试。
每年这个时候,队上要干两件大事。一件是在场院前面的队口,用水浇筑几盏冰灯。在只有马灯的时候,会在冰灯里面放一盏马灯,光亮直到马灯的灯油耗尽为止;有了电灯之后,就在里面放个灯泡,在外面直接拉上电线,冰灯可以亮上一宿。冰灯对着的方向,仿佛可以通过这条土路,到达场部,再从场部过七星河,一路顺风顺水到知青思念的家乡:佳木斯,哈尔滨,北京……那几盏冰灯,很简单,很粗陋,就那么趴在那里,闪动着幽灵一般的灯光,在大年夜黑黝黝的夜色中,在无边的荒原中,灯光显得很微弱。
另一件事是会杀两头猪,一头卖给各家老乡,一头留给知青过年。有肉吃,才像是真的在过年。对队口的冰灯,只有知青会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感觉,一般人对猪肉比对冰灯要感兴趣。由于平常的日子里,除了庆祝麦收和豆收,很少杀猪,年前杀猪就成为了我们二队的节日,很多孩子大人,还有我们知青,会围上去像看一场大戏一样看热闹。杀猪是个技术活儿,不是什么人都会杀猪的,也有知青曾经跃跃欲试,但队上的头头都没有允许,别的活儿可以试,杀猪不行,一刀捅下去,猪要是不死,挣扎出捆绑的绳子,跳了出来,到处乱窜,②劲头儿比发狂的公牛还要无法想象,弄不好会伤人的。
所以,我们知青从来只是围观。一般是由我们队的一个外号叫做“大拿”的副队长负责杀猪,年年杀猪,他有经验。他胸前系着黑色胶皮的围裙,手持一把牛耳尖刀,③一刀下去,猪立刻毙命。那劲头儿,总让我想起《儒林外史》里的胡屠户,有时也会觉得,有点儿像《水浒》里的杨志。这要看“大拿”当时的表现而定,如果是英气逼人,就像杨志;如果是牛气哄哄,就像胡屠户。不管“大拿”什么样的表现,每一年杀猪基本都会赢得满堂彩,几乎没有出过什么意外,算是进入过年之前最盛大的仪式功德圆满的揭幕。
这一年,春节前杀猪,闹出一桩事。
“大拿”手起刀落之间,麻利儿地将两头猪杀完,又吹气剥皮,滴血剔骨,割下猪头,剁下猪脚,再掏干净下水,最后,将一开两扇的猪肉摊在案板上。这一系列的活儿,没有什么停顿,连贯如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是“大拿”最得意的时候,横陈在案板上的白花花红艳艳的猪肉,就像是他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或是他任意摆弄的什么玩意儿,让他非常有成就感。他的注意力在刀上,他眼角的余光却散落在人群中,他要的就是人们哪怕是无语的惊讶与赞叹。
就在“大拿”和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彼此的身上和案板上的猪肉的时候,割下来的那个还在滴着血的猪头,神不知鬼不觉地不见了。等“大拿”清点案板上下他的战利品的时候,才发现刚才放在案板下面的猪头不翼而飞。
一连几天,队上的几个头头,开始分头行动,寻找猪头。知青宿舍,老乡家里,豆秸垛中,场院席下……角角落落,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④一个那么大的猪头,显山露水,能藏到哪里呢?它横不是藏在哪个知青的被窝里吧?队上头头发狠地这样说。
队上的头头没有找到猪头,却认准了一定是知青干的好事。这个判断,当然是没错的。不是知青,老乡谁也不会为一个猪头冒这个风险。一年吃不着几回肉,有的馋的知青半夜里起床去偷农户的狗,活生生杀掉,放上辣椒和大蒜,加上点儿盐,炖了吃,这是我们这个生产队发生过的事情。
一个外号叫做“野马”的北京知青,像是盗御马的窦尔敦一样,成为这次偷猪头的主角。
偷完猪头之后,他早料到队上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要追查,所以,未雨绸缪,把猪头藏在了一个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地方,然后,装作无事人似的,任队上几个头头走马灯似的到处乱找,自己闲看云起云落。
队上的头头气炸了,开大会宣布,如果年三十之前,把猪头交出来,既往不咎,如果不交出来,一定追查到底,一定要给偷猪头者严厉的处分。迫于压力,很多原来都想共享猪头的知青,开始松动了,开始劝“野马”,算了,别为了一个猪头,挨一个处分,塞在档案里,跟着你一辈子,不值当的。
最后,“野马”交出了猪头。他把“大拿”带到我们猪号前的那口深井前。那口井有十几米深,井口结着厚厚的冰层,像座小火山,又陡又滑。“大拿”杀猪行,爬井口这厚厚的冰层,很笨,跌了好几个跟头。猪头被“野马”藏在了井下。
我在北大荒六年,过了六个春节,哪一年的春节,都没有这一年热闹。那一年过年的几天,我们虽然没有吃到猪头内,但那个被“野马”偷藏在井下的猪头,成为了我们饭前的开胃菜和酒后的谈资,以至年过后好久,还被老乡们津津有味地谈论,并传到别的队上,被添油加醋,越传越神。“猪头事件”被载入我们二队的“史册”,“野马”成为那一年春节我们二队公认的“风云人物”。
之后,我们队一棵葱也没有少过。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写寒冷甚至大雪封门,既交代北大荒过年时候的天气特点,又与年将要到来时的兴奋对比,突出过年的兴奋。
B.文中联想起《儒林外史》里胡屠户和《水浒》里杨志,前者意在批评“大拿”杀猪时失手,后者意在表现他杀猪时的气势。
C.杀完猪后“眼角的余光却散落在人群中”,体现了“大拿”心怀成就感,他对自己杀猪的本领也感到非常自豪。
D.本文记述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下乡知青们在农村的生活情况,其中“野马”偷猪头一事,其情可悯,其行不当。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最热闹”三字体现了知青下乡北大荒时,只有临近过年才有热闹气氛。
B.句子②中的“无法想象”突出猪一旦挣脱后的狂野,强调“杀猪是个技术活儿”。
C.句子③中的“立刻”二字体现了“大拿”在杀猪方面经验丰富、手法利落、技巧高超。
D.句子④中的“显山露水”意在强调猪头的体积很大、非常显眼、难以藏匿的情形。
8.对于文章最后一段,有人认为应该删去。对此,你认为应该不应该删去?请简要分析。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小组提出三个关键词:思乡·艰难·快乐。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参考答案
6.B.“批评‘大拿’杀猪时失手”错误,联想到“牛气哄哄”的胡屠户,也是突出副队长杀猪时的气势。
7.A.“只有临近过年才有热闹气氛”错误。结合原文“在北大荒,过年的那几天,最热闹”“由于平常的日子里,除了庆祝麦收和豆收,很少杀猪”分析可知,平时“庆祝麦收和豆收”也会杀猪,也会热闹;文章只是将平时与过年时进行了对比,突出了过年时的“最热闹”。
8.示例一:应该删。这句话与上文中描写的事件之间逻辑关联较弱,没有必要添加在那里。这种结尾有画蛇添足之感,从整体上来说,删减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
示例二:不应该删去。强调“之后,我们队一棵葱也没有少过”,是为了突出“猪头事件”对于队伍的影响和警示作用,深化主题。强调这一点,还意在表明知青们与“偷”不沾边,有助于表现知青形象。
9.①知青下乡到北大荒,过年时通过冰灯思念家乡:佳木斯,哈尔滨,北京等;
②平常日子里,很少杀猪,一年也吃不到几回肉,生活非常艰难;
③围绕着“大拿”杀猪,“野马”偷猪头,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