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秋声一片》阅读答案-林清玄的散文一向“清而不玄”。简析该特征

2023-03-31 14:42超越网

秋声一片
林清玄
①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②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的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③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季节对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没有季节的。
④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地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到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子来说,要是知道人是从市场知道秋天的,恐怕也要笑吧。
⑤古人是怎么样知道秋天的呢?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声声慢》,题名就是“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⑥这首词很短,但用了十个“声”字,在宋朝辈起的词人里也是罕见的;蒋捷用了风声、雨声、更声、铃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季节感,可惜这种季节的感应已经慢慢在流失了。
⑦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上,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的来临了。
⑧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地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的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⑨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亲自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⑩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来烤着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⑪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迷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
⑫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摘编自林清玄《气清景明,繁花盛开-林清玄散文精选》)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第一句就抛出话题,指出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不了解季节的生活现象,同时兼有作者自己的看法,可谓是文章的“文眼”。
B. 文中画横线句子将季节拟人化,用“探”“蹑着足”形象地写出现代生活中季节鲜明的特点正逐渐淡化,表达了作者的惋惜。
C. 作者在文中插叙了一段武则天强令牡丹开花的传说,借以感慨人类对自然季节特征强加改变的做法竟然自古就有,令人惊叹。
D. 结尾的感叹,作者拓宽了文章的想象空间,而对“下一代的孩子”的探问,更能引发读者对未来的思考,有助于深化主题。
8. 文章除了蒋捷的词中描写了“秋声”,其他部分鲜有涉及“秋声”,但作者为什么要以“秋声一片”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9. 有人评价,林清玄的散文一向“清而不玄”。请结合文本简析该特征。

【答案】
7. C.“感慨人类对自然季节特征强加改变的做法自古就有,令人惊叹”错误。根据上下文可知,作者用武则天的传说是在讽刺人类对自然季节特征强加改变的做法,表达作者对人为改变自然季节和花期的痛惜。
8. ①“秋声”并不单纯指秋天的声音,作者运用借代的手法,用“秋声一片”代指自然季节的各种讯息。②文章以“秋声”为中心,自然而有机地聚合起作者有关人与自然的思考,以此为题,既形象可感,又引人遐思。③以“秋声一片”为题,暗含了作者对自然界鲜明的季节感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对人类在科学的进化中远离了自然、越来越迷失自我的感伤与痛惜。
9. ①“清”表现为语言清新明丽,例如作者在怀念过去季节感鲜明的生活时,写到“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用词用语没有过多修饰,质朴自然。②“不玄”表现在主题深刻但不艰涩。作者从日常生活现象引起反思,发掘出人生哲理。③“清而不玄”,可以让深刻的哲思显得平易近人,以小见大,智慧而朴素,文字温柔却不乏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