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仔家的菜包
江鹅
冬至的时候,家里除了汤圆,还要吃菜包。不是豆浆店那种放在馒头旁边一起蒸的,白白圆圆胖胖的面皮包子,而是用QQ的汤圆皮包着高丽菜芹菜丁,背脊上捏出一条棱线,抹点油放在树叶或菜叶上蒸熟的“客家菜包”。村里的人大都讲闽南语,很少遇到客家人,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道客家点心约定俗成地变成冬至代表食物,但是很喜欢每年有得捏一次米黏土。
一年冬至,我凑在妈妈和阿嬷身边,一边搓汤圆,一边听她们闲话家常。阿嬷早上在市场遇到满仔,说差点被她那个颟顸媳妇给气死,很好笑。满仔的儿子那年新娶了媳妇,冬至前一天满仔带着媳妇做菜包,到时好拜祖先。炒好馅料揉好米团以后,满仔累了想去歇一下,便交代媳妇包好菜包入笼去蒸。媳妇一脸茫然,问要怎么包,满仔一听火全上来,都已经做好皮和馅,这媳妇居然笨到连包也不会,负气丢下一句:“路上全是人,你不会去看吗?”转身就去午睡。睡醒以后,菜包已经蒸好,满仔打开桌崁来看,发现整笼菜包全都捏成有手有脚的小人,媳妇真的听了他的话,却没有听懂他的话,谁要她去看着路人捏面人。满仔气坏了,逢人便抱怨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媳妇。
阿嬷说完大笑,妈妈也笑,说这个媳妇真颟顸。我跟着笑,一整个蒸笼都是小人形状的菜包,多么开心哪!我一边笑,心里却朦朦胧胧觉得不安,原来妈妈任由我拿米团随意捏些小人小熊,只是因为当我是小孩,如果想要成为她认可的大人、女人,还是得要中规中矩做出标准形状的食物来才行,捏米黏土在将来不会是好玩的事。
而且,如果冬至做得出菜包是一项必要技能,那么参考妈妈和阿嬷的作节活动来看,端午不就当然要会绑粽,清明要会款润饼,过年要会炊甜粿咸粿发粿,除夕和中秋要吃炉,中元节要摆出两张八仙桌的拜拜菜。如果我想成为她们眼中的优秀女性的话,在长大结婚以前,就得先练好这些。练好以后,还要懂得听话。满仔的媳妇只被骂了颟顸,没有“高拐(个性别扭)”的罪名,关键是她怎么样都貌似乖巧地听了长辈的话,这个细节我可没漏掉。
小孩子在忙碌的大家庭活几年,就会知道“乖”分成两种,“自然乖”和“用力乖”。大人喂我吃东西的时候,我正好肚子饿,所以打开嘴巴吞下食物,那是自然乖;明明不想吃,却还是顺应大人的要求迅速吞下食物,会需要一点服从意志或忍耐的力气,叫作用力乖。我身为家里的投机鬼马屁精,很清楚“自然乖”在长辈眼里只能算及格,做人要想拿高分,全靠“用力乖”。妈妈就是一个“用力乖”的媳妇。
有时候阿嬷会私底下对我碎念,说妈妈哪里不好,好像我在她们对立的时候,一定会选阿嬷那边站。“裤子都随便折”,阿嬷认为男人的裤子必须折出前面两条直线来,像送洗时人家烫出来的那样,穿起来才挺才体面。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所有关于服侍阿公和爸爸的教示,都像天经地义,一直到我的年纪大到除了收衣服,还可以折衣服以后,才有了新领悟。
我民智未开的时候,很喜欢被大人叫去收衣服,踮脚扯下竹竿上的衣服收进屋内,帮大人一个大忙,觉得自己很有用。但是学会怎么折衣服以后,事情就不一样了,大人要是路经客厅,看见收进来的衣服堆,就会质疑我为什么衣服收进来不折好。“收衣服”只是美其名为“收”,事实上连带包含琐碎的折叠与分类。阿公的、阿嬷的、妈妈的、爸爸的、我的、弟弟的,各人一叠,底下放大件平整的,中间放相对小件松软的,最上面是不规则形的小东西,方便各人整摞捧回自己房间。裤子、裙子、洋装、衬衫、吊嘎仔(背心)、内衣裤、袜子、手帕,全都有标准的折法。心情好的时候,那是爱心的堆叠,不耐烦的时候,好像在演灰姑娘捡豆子,那种时候折到男人的裤子,抓住左右两边裤头往中间一合,对折再对折出一个正方形,就算交差了,谁管你们穿起来前面有没有两条线,裤管挺不挺。后来我有点怕午后雷阵雨,因为很可能被走不开身的大人指派抢收衣服的任务,一收就得一条龙服务到底。拜托,不要叫我收。
我领悟到不做就不会被看出做得不够好的道理,但矛盾的是,妈妈身为媳妇,为了“用力乖”,不做是不行的。这种传统媳妇的命运循环,比起捏菜包炊咸粿,才真的要叫阿娘喂(我的妈呀),让我觉得长大很可怕。幸好台北的大伯母让我明白,媳妇其实有别种选项。
有一次和阿嬷到台北玩,大伯父请吃饭。我进了馆子乖乖坐下等吃,大伯母转着桌上的圆盘,把菜单停在我面前,一脸慈爱地告诉我:“女孩子要学会点菜喔!”我打开菜单,却只看得懂“炒高丽菜”。最后还是大伯母接手,从容不迫地点出一桌我听不懂名字、味道却好好的菜色,吃得宾主尽欢。我着迷地看着她的自信风范,忽然意识到,媳妇可以有很多种,女人不是只有“用力乖”的命运。这个世界上有努力学捏菜包的媳妇,也有知道该上哪个馆子点铁板牛柳的媳妇。不光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就会有选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满仔的媳妇误会了婆婆的话,把菜包做成了人的形状,大家觉得她“颟顸”,愚笨得可笑。
B .作者小时候很喜欢收衣服,觉得是帮大人忙,有成就感。长大却不想收衣服了,因为发现太费事,想偷懒。
C .“自然乖”和“用力乖”的区别是,“自然乖”是本性的流露,“用力乖”是虚伪和欺骗。
D .大伯母说“女孩子要学会点菜喔”,“点菜”其实也和做饭一样,是长辈眼中女孩要在结婚前练好的本事。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满仔的媳妇做的菜包,逗笑众人,作者跟着开心的同时,“心里却朦朦胧胧觉得不安”,这种对内心复杂情绪的描写,说明作者隐约感受到了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有不同的规则。
B .文章详细罗列了家中的人口、衣服的各种类别,以及衣服的叠放顺序,这样的描写突出“收衣服”这件事,其实非常琐碎,却被作者的长辈看作“天经地义”的标准。
C .作者把妈妈和台北大伯母进行对比,认为妈妈落入了“传统媳妇的命运循环”,只有跳出这个环境,离开家乡,去到都市,才有可能像大伯母一样“有别种选项”。
D .文章以“冬至的时候,家里除了汤圆,还要吃菜包”的民俗开篇,和下文端午绑粽、清明款润饼、过年炊甜粿咸粿发粿、除夕和中秋吃炉等内容相呼应,营造了浓郁的台南生活风情。
8 .不同作品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或粗犷,或细腻,或秾丽,或朴素。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9 .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为何以“满仔家的菜包”为题。
答
6 .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想偷懒”错。作者长大后发现收衣服的各种规矩,也是对女性的规训,所以抗拒。
C.“ 虚伪和欺骗”错。根据原文,“用力乖”只是需要“一点服从意志或忍耐的力气”。
D.“‘ 点菜’其实也和做饭一样,是长辈眼中女孩要在结婚前练好的本事”错。“点菜”代表了女性生活选择的另一种可能,所以和之前“做饭”“折衣”的意义不同。
故选A 、
7 .C.“ 只有跳出这个环境,离开家乡,去到都市,才有可能……”错,原文无此意,而是在结尾说“不光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就会有选项”,可见作者认为不受他人眼光、思想制约,就会有新的选择。
8 .①本文语言朴素、自然、亲切,将民俗风情娓娓道来。②本文使用了一些闽南语方言词汇,如“拜拜菜”“高拐”“吊嘎仔”“阿娘喂”等,使文章具有浓厚的台南(地域)风情。③本文语言别具幽默感,形容自己少年懵懂是“民智未开”,形容自己讨好长辈是“用力乖”。
9 .①以“满仔家的菜包”为题,具有象征的意味。做成“人形”的菜包是个笑话,是不合规矩的。这种规矩,和“收衣服”的规矩一样,都是对女性的规训和控制。②把“努力学捏菜包的媳妇”和“知道该上哪个馆子点铁板牛柳的媳妇”做对比,引发对女性命运的思考,看似代代相传的风俗和“命运循环”是可以被打破的,女性可以有别样的生活选择。③引发阅读兴趣,通过生活趣事引出后文叙事进而深化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