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绿色遥思阅读答案-张炜

2022-05-25 09:39超越网

绿色遥思
张炜
提起“大自然”这个概念,首先出现在心靡的总会是广阔的原野丛林,是未加雕饰的群山,是海洋及海岸上一望无际的灌木和野花。绿色永远地安慰着我们,我们也模模糊糊地知道:哪里树木葱笼,哪里就更有希望,更有幸福。连一些动物也汇集到那里,在其间藏身和繁衍。任何动物都不能脱离一种自然背景而独立存在,它们与大自然深深地交融铸和。也许是一种不自信、感到自己身单力薄或者什么别的,我那么珍惜关于这一切的经历和感觉,并且一生都愿意加强它寻找它。
我小时候曾很有幸地生活在人口稀疏的林子里。一片杂生果林,连着无边的荒野,荒野再连着无边的海。苹果长到指甲大就可以偷吃,直吃到发红、成熟;所有的苹果都收走了,我和我的朋友却将一堆果子埋在沙土下,一直可以吃到冬天。我饲养过刺猾和野兔和无数的鸟。最可爱的是拳头大小的野兔,不过它们是养不活的,即使你无微不至地照籵也是枉然。青蛙身上光滑、有斑纹,很精神很美丽。我们捉来饲养,当它有些疲倦的时候,就把它放掉。刺猾是忠厚的、看不透的,我不知为什么很同情它。因为这些微小的经历,我的生活也受到了微小的影响。比如我至今不能吃青蛙做成的“田鸡”菜;一个老实的朋友窗外悬挂了两张刺猾皮,问他,他说吃了两个刺猬——我从此觉得他很不好,人不可貌取。当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明白一个人的品性可能是很脆弱的,而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不过这种脆弱往往和极度的要求平等、要求群起反对强暴以保护弱者的心理素质紧紧相连。
当我沉浸在这些往事里,试图以此维持一份精神生活的时候,我常常感到与窗外大街上新兴的生活反差太大。如今各种欲望都涨满起来,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一点斯文被野性一扫而光。普通人被诱惑,但他们无能为力,像过去一样善良无欺,只是增添了三分焦虑。我看到他们就不想停留,不想呆在人群里。我急匆匆地奔向河边,奔向草地和树林。凉凉的风里有草药香味,一只只鸟儿在树梢上呜叫。靖蜓咬在一支芦杆上,它的红色的肚腹像指针一样指向我。宁静而遥远的天空就像童年一样的颜色,可是它把童年隔开了。三五个灰蓝色的鸽子落下来,小心地伸开粉丹丹的小脚掌。我可以看到它们尤光的一丝不朵的额头,看到那一对不安的红虹豆般的圆眼。我想象它们在我的手掌下,让我轻轻抚摸时所感受到的一阵阵滑润。然而它们始终远远地仁立。那种惊恐和提防一般来说是没有错的。周围一片绿色,散布在空中的花粉的气味钻进鼻孔。我一人独处,倾听着天籍,默默接受着崭新的启示。我没有力量,没有一点力量。然而唯有这里可以让我悄悄地恢复起什么。
人不能背叛友谊。我相信自己从小跟那片绿野及绿野上联慧的生灵有了血肉般的连结,我一生都不背叛它们。它们与我为伴,永远也不会欺辱我、歧视我,与我为善。我的同类的强暴和蛮横加在了它们身上,倒使我浑身战栗。在果园居住时我们养了一条深灰色的雌狗,叫小青。它像小孩子一样有童年,有顽皮的岁月。后来它长大些了,灰色的毛发开始微微变蓝,圆乎乎的鼻子有一股不易察觉的香味散发出来。它像我们一样喜欢吃水果,遇到发酸的青果也闭上一个眼睛,流出口水。我们干什么都在一块儿,差不多有相同的愉快和不愉快。大约一个秋天,一个丝毫没有恶兆的挺好的秋天,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不容变更的命令:打狗。备战备荒,所有的狗都要打。我完全僭了,什么都听不清。全家人都为小青胆战心惊。有的提出送到亲戚家,有的说藏到丛林深处。当然这些办法都行不通。后来由母亲出面去跟人商量,提出小青可否作为例外留下来,因为它在林子里。对方回答不行,没有一点变通的余地。接下去是残忍的等待。我记得清楚是一天下午,负责打狗的人带了一个旧筐子来了,筐子里装了一根短棍和绳索,一把片子刀。我捂着耳朵跑到了林子深处。那天深夜我才回到家里,到处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人睡。天亮了,什么痕迹也没有。院子里铺了一层洁净的砂子。
二十余年过去了,从那一次我明白了好多,仿佛一瞬间领悟了人世间全部的不平和残暴。从此生活中发生什么我都不会惊讶。他们硬是用暴力终止了一个挺好的生命,不允许它再呼吸。我有理由做出这样的预言:残暴的人管理不好我们的生活。我一生也不会信任那些凶恶冷酷的人。如果我不这样,我就是一个背叛者。
让我们还是回到生机盎然的原野上吧,回到绿色中间。那儿或者沉默或者喧哗,但总会有一种久远的强大的旋律,这是在其它地方所看不到的。自然界的大小生命一起参与弹拨一只琴,妙不可言。我相信最终还有一种矫正人心的更为深远的力量潜藏其间,那即是向善的力量。让我们感觉它、搜寻它、依靠它,一辈子也不犹疑。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有删节)
A.题目中的“绿色”即“大自然”,指山水花木及动物们,“遥思“反映出人类与大自然不可企及的距离。
B.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清源于崖年生活在林子里的经历,这段经历也直接影响了他此后对人和事的判断。
C.“我”曾把小青视作儿时伙伴,它和我们一样顽皮,喜欢吃水果,但“我”却背叛了小青,也背叛了友谊。
D.作者热爱大自然,对新兴生活和人群表现出情感的排斥,体现了他对人类社会的厌倦及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与大自然的相处为线索,从开篇“寻找它”到结尾“回到原野”,体现结构的圆融设计。
B.文章以同情刺猾的“我“反衬看似老实却吃刺猾的朋友,意在批评表里不一,告诫人们“人不可貌相”。
C.作者讲述小青被杀的情形时,主要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简洁、冷静、克制,这与前文的语言风格不同。
D.文章立足成人角度行文,同时运用儿童视角叙写童年往事,体现纯净自然的内心,在深沉中不乏痲趣。
8.作者对自然有极强的感受力,请以画线处为例加以分析。(4分)
9.有评论说“张烤从大自然中获取美的同时也获取了力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美”和“力度”的理解。(6分)


6.(3分)B(A.“不可企及“错误。C.对“背叛”的理解错误。D.主题理解错误。)
7.(3分)B(对意图解释错误)
8.(4分)①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自然。视觉,看到蜡蜓与鸽子的动作、神态、色彩等;听觉,听到鸟儿的鸣叫;嗅觉,闻到风里的草药香味和花粉味;触觉,想象抚摸鸽子的滑润感。②现实与想象交织,多种感觉交融,呈现了有香味、有声音、有色彩、有质感的生动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由衷的热爱和珍惜。(每点2分)
9.(6分)“美”具体指大自然的景色美,在自然中获取食物及与动植物嬉戏的生活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美。(3分,每点1分)“力度”指的是在入类与自然的冲突下,作者在精神上得到的深度启示。具体指众生平等,要关爱与敬畏生命;自然能给人启示,恢复力量(给人强大的精神力晕);暴力不能统治世界,只有向善的力晕才能矫正人心。(3分,每点1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