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书,带我去远方阅读答案-王金水

2022-03-28 17:38超越网

书,带我去远方
王金水
①我识字以后,能读到除课本外的其他书籍,是件奢侈的事。要知道,当千禧年的钟声敲响时,我最大的愿望还是顿顿吃上白馒头。物质的极度匮乏,让人的目光沉重,没办法离开土地和食物。幸运的是,读书让我不因苦而悲。
②记得那时候,每次去赶集。不是卖洋芋,就是粜(tiào)玉米换钱。交易完成后,我总要跑到全镇唯一的书店,隔着玻璃橱柜,看看有啥新书。当然,只能盯着封面过过瘾。老板问一句“要本啥”我就摇摇头,回一句“不要啥,看一看”。人家翻个白眼不再搭理,我也就“不吃凉粉腾板凳”,红着脸疾步出门。直到有一天,母亲拿出卖西瓜挣来的厚厚一沓一角钱,让我拿去买本书,我才有了一本作文选。从此,无论是泉边打水,还是放牛放羊,我都带着它,一遍一遍地看。
③正是那一篇篇如今看来还很稚嫩的文字,让我看到了山村以外的天地——汽车、电梯和城市,让我晓得还有更大的世界——图书馆。一个地方竟有那么多书,还可以免费读,这也太让人眼红了。初中的每个周末,我都要回家取口粮。走在星月当空的山路上,四野无人,我就幻想自己坐进了灯火通明的图书馆。
④后来上了高中,学业负担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视课外书为洪水猛兽。而恰恰在那个时候,我爱上了文学。一周省出几顿饭钱去租书,中国当代小说、外国经典著作,那些在文学的天空闪闪发光的书名和作者,照亮了我窄小的出租屋。于是,冬天不再寒冷。有时候,我也会冒险将书拿回家。多少个麦黄的日子里,挑着一百多斤的麦子,走在毒辣的太阳下,磨烂了肩膀、晒破了脊背,心里盘算的却是干到了天黑,就能捧着书读。
⑤再就到了大学,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大巴车,第一次进省城。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猪饲料袋子,里面装的是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我没有先去宿舍、而是一路打听着到了图书馆。面对比高中教学楼还大的图书馆,我像登临了山顶。长舒一口气,内心感叹:终于到了。
⑥三十而立,百感交集。读一本书,就是进入一座纸中城邦,在那里建构自己的精神王国。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文字工作,我时常感恩那些读过的书,虽然很多我甚至连书名都想不起来了,但我知道,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它们是一块块埋进地基里的砖,撑起了我内心的高贵。
1.“一本书就是一束光,能直直打进人的心窝”这句话应该放在第几段的开头?说明理由。
2.文章第②段引用了俗语,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引用俗语的作用。
3.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书”给“我”的重大影响。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我”买到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作文书。
C.文中“我”听村里从省城回来的人说,城里有图书馆,于是心中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D.文章写了“我”坚守着自己读书的爱好,不断走向远方的历程。
4.作者从小到现在。一直喜爱读书。坚持读书。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养成一个读书的习惯。


1.第③段的开头。因为“一本书就是一束光”紧承第②段母亲拿钱给“我”去买一本书;“直直打进人的心窝”引出后面的内容,书让“我”憧憬外面的世界。同时以比喻开头,更能体现这本书的珍贵,以及对“我”的影响。
2.文中引用的俗语可以使语句富有文采,趣味,形象生动,更能加深描写刻画深度,易于理解。如第②段引用俗语“不吃凉粉腾板凳”写出了“我”没钱买书,不能继续留在书店,不得不离开的尴尬情景,使文章语言充满活泼幽默和自我解嘲之感。
3.C C.“文中‘我”听村里从省城回来的人说,城里有图书馆”表述有误。
从第③段“正是那一篇篇如今看来还很稚嫩的文字,让我看到了山村以外的天地——汽车、电梯和城市,让我晓得还有更大的世界——图书馆”可知,让“我”认识到城里有图书馆的是作者从书中看到的,不是听村里从省城里回来的人说的。
故选C。
4.作批注,制定读书计划,做摘抄或写读书笔记,每天坚持看书等。(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