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漂流的棉弓阅读答案-丁伯刚

2022-02-19 21:22超越网

漂流的棉弓
丁伯刚①
据说安徽人的弹棉絮手艺是从浙江人那里学来的,后来徒弟超过了师傅。浙江人吃盐少,个小,身单,弹的是小弓;安徽人长得剽悍,弹的是由整棵原木挖出的大弓。小弓嗑嗑嗑、咳!像一个小老头的咳嗽。大弓咚咚咚、锵——该沉重的时候沉重,该激昂的时候激昂,没有半点含糊的地方。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安徽弹棉花艺人的辉煌时期。更是父亲一生 中的辉煌时期。从湖北到湖南,从安徽到江苏、江西,长江中下游诸省,到处是一片片肥沃的处女地,等待他们去辛勤开垦。弹棉絮赚钱,追随者便多,徒弟一带三五个,大徒弟二徒弟主弓,三徒弟揽活,四徒弟牵纱,五徒弟压盘,师傅呢,大概只需带着师娘在旁边享他的清福了。
大约是1960年,祖母带着成年半成年的二叔、小叔、小姑,一家四口衣衫破烂,讨饭的叫花子一般出现在赣西北山区。那时家乡饥荒闹得正凶,祖母他们从寸草俱被饥民抠尽的田土间逃出,而祖父却病死在祁门县大洪岭脚下的路途边,尸骨未收。祖母他们千里迢迢连问带找,投奔她的大儿子—我父亲来了。这是一次整个家族的迁徙.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二叔、小叔、小姑都已是儿子孙子成群的老人了,这时候他们已不是简简单单的兄妹四人,而是称作"房",大房、二房、三房、外房。每当叔叔们说起"房"这一陌生的词语时,我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仿佛自己已置身于面孔发黄的列祖列宗行列之中,一种家族的使命感,电流一般在血脉中涌动起来,令自己也不由奇怪之至。
赣西北山区地广人稀,柴草丰富,适宜于人活命,却不适宜于人的繁衍。母亲一再说,这地方阴气太重,不旺人。我头上的一个哥哥掉进温泉里泡了一下,从此一病不起.十几天后便死去了,我底下的一个妹妹生麻疹,也死掉了。阴气太重的土地上的生命,就如盐碱地上的禾苗,说枯萎就枯萎,不容你有半点怀疑的。1964年,父母带着年幼的我毅然离开此地,举家迁回安徽。说也奇怪,一离开这块土地,大弟、小弟、妹妹,一个接一个出生了。
这次返乡,一住便是十三年。父亲在外浪荡惯了,一年到头一身汗水一腿泥怎能忍受得下去,一有机会他便邀上几个人,肩了棉弓出外,称做"搞副业"。那时出外搞副业是极不光彩的一件事,大概与地富反坏右差不了哪里去。尽管一封信接一封信,一个电报接一个电报发向外面,却总不见父亲他们半点消息。而父亲也不知怎回事,顶着那么大的风险出外搞副业,年终回来竟没有存下一点钱,还要将家里养的一头猪卖了来过活。多年以后我方才猜想到,父亲的出外本来就不是为了挣钱,他只是贪恋着那一份自由自在、四海为家的流浪生活。1977 年,父亲终于再一次做出举家外迁的决定。这个时候父亲已经整整五十岁,再不是年轻的时候了,许多人都来相劝,说何必非要把一把老骨头送到外面。父亲却是决心已定,将刚做没几年的一幢房子也卖掉,切断了自己的所有退路。
父亲没有想到,这次的迁徙真的不同于以前了,年纪大了尚且不说,再靠一门手艺过快乐的日子已是绝不可能。父亲仍一张棉弓一把木锤穿村走乡,却再也走不出家庭的视线。而安徽老家那边,新一代的生意人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走出田土,他们跑推销,办工厂,即便是做手艺的,也专门往大城市跑,谁还像父亲这样,一个劲要往深山里钻呢?
晚年父亲惟一的愿望便是将家庭再次迁回安徽老家去,在江西这边,毕竟是外地人,异乡人,小门小户,何况父亲和大弟脾气不好,得罪了不少人。每当父亲同我商量搬迁的事,我总感到无限惶恐。其实搬迁又谈何容易,弟妹们俱已成家立业,牵家带口,而老家那边呢,田没了,房没了,靠什么生活?再说一搬回,真的就能比现在好到哪去吗?可是父亲不听这些,坚持说你们不回我一个人回去,我一定要把这一把骨头送到"家里"去!父亲的愿望毕竟只是一种愿望而已,他一遍遍这么说着,同时却在日落日出中,一天天这么拖着。
父亲终于死在了异乡的土地上。
注:丁伯刚,江西九江作家,祖籍安徽怀宁,1977年初中毕业后随做手艺的父母移民,到江西。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采用对比手法,安徽人弹棉絮的手艺虽学自浙江人但因两地人体格有异而有很大的不同,暗含着作者的自豪感。
B.文章叙述了作者家族两次搬迁的故事,表现出当时人们生存的不易。他们"漂流"不仅为了活着,也为了血脉的延续。
C.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徽老家新一代的生意人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走出农村,传统手艺已经走向衰落,不再受到青睐。
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以"我"的视角,在平缓的叙事中展现了父亲"漂流"的一生,情真意切,透着淡淡的哀愁。
8.请简要赏析"棉弓"这一物象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9.父亲数次离开家乡,"漂流"异乡,但晚年的愿望却是迁回老家,你如何理解父亲这一"矛盾"行为?请简要阐述。(6分)
 

7.C( 原文说的是"而安徽老家那边,新一代的生意人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走出田土,他们跑推销,办工厂,即便是做手艺的,也专门往大城市跑",并没有说传统手艺不再受青睐。)
8.①结构上∶棉弓是文章的线索。文章通过写"漂流"的棉弓,展现了父亲"漂流"的一生,条理清晰、完整。
②人物上∶棉弓有利于突出父亲形象。安徽的棉弓大、声音激昂不含糊,是父亲向往自由、敢于闯荡的性格写照。同时,"漂流的棉弓"也寓意父亲最终客死异乡。
③主旨上∶"棉弓"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既表现了对父亲精神世界的理解,也流露出对父亲无法回到故乡的哀愁。(一点2分,从手法角度回答"象征手法",可酌情给分)
9. 父亲多次离开家乡的原因∶①出于生存的需要 ,弹棉絮是父亲谋生的手艺,他需要不断"漂流",养家糊口;(1分)②父亲个性使然,他心中有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2.父亲晚年想迁回老家的原因;①父亲晚年在异乡生活不如意,他和大弟脾气不好,得罪了不少人。(1分)②传统的落叶归根思想的影响。(2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