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润泉城
王国政
济南因泉水闻名。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八个字,道出了济南泉水之多、分布之广。
我对济南泉水的了解始于四十多年前。那年,我从邻居三叔家里看到了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秋天》,文中有几句是这样描述的:“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济南真的到处都是泉吗?泉水能像村里的山泉水那样用手捧着直接喝吗?读到这里,我年少的心里产生了好奇。一个乡下孩子,对泉城济南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机缘出现在十五年前。2005年初春,我调入省城工作,梦一样走进了济南。那时候,单位办公楼在杆石桥一侧,属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往东数百米就是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珍珠泉、护城河和泉城广场。周末,我怀着急切的心情,冒着寒冷走进趵突泉公园观赏。趵突泉三股泉水的喷涌之势令人惊叹,相比之下,村里山泉水的潺潺细流黯然失色。
天气虽冷,但望着那一池池、一汪汪清澈的泉水,我的心里却暖融融的。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济南人爱泉、惜泉。为了保护泉水,规划修建的地铁工程多番论证,谨慎施工。作为群泉之首趵突泉,水位的高低变化牵动着成千上万济南人的心。水位上涨,人人面露喜色;水位下降,全城人跟着心急。前几年遭遇大旱,趵突泉一度几近停喷,三股水偃旗息鼓,爱泉的济南人就像是自己家里停了水、断了电一样,心急不已。这些年,随着护城河的疏浚,加上良好的保护意识,趵突泉再现生机。那汩汩喷涌的泉水,仿佛也在昭示着济南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发展脚步。
泉水滋养了济南这座城,也孕育了这里的文化。诗圣杜甫曾用“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形容济南积淀深厚、人才众多。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今,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一隅的漱玉泉,相传李清照曾在泉边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她的词集《漱玉集》即以此泉命名。李清照是济南章丘人,那里,有泉水从众多脉孔里喷涌而出,谓之“百脉泉”。也许,正是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其不尽的文思。
时至今日,泉水孕育的文化一脉相传,影响着每一个济南人。济南人有爱读书的传统,书店、书屋、书吧多,各种自发组织的读书会和文学沙龙遍地开花。受其影响,我也参与其中,与书友、文友交流阅读感受和写作体会。参与这些内容丰富、层次较高的读书、讲座、交流活动时间久了,对于我这样一个底子薄的人来说,真是受益匪浅,不仅写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而且眼界也得到了极大开拓。我一面用心感受着济南的泉水和泉城的文化,一面用手中的笔书写着身边的城市和身边的人。
泉水与济南人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轰轰下泻,澎湃万状”的黑虎泉边,每天前来打水做饭、饮用泉水的市民络绎不绝,水壶、矿泉水瓶、塑料桶……各式各样的容器悉数上场,令前来赏泉的外地游客艳羡不已。泉水已成为济南人的生命之水,它滋养着济南人的身体,涵养着济南人的心性。在大明湖南门对面,有一条久负盛名的曲水亭街,一条小河从街上穿过,河里流淌着清清的泉水。闲暇时我常去曲水亭街转转,街上的景致百看不厌。前年盛夏的一天,坐在临街摆放的茶桌旁,年逾花甲的老燕递给我一杯用泉水冲泡的绿茶,然后如数家珍地跟我讲起曲水亭街及济南这座城的往事。有游客从身边经过,我担心影响老燕的生意,便起身准备告辞。可老燕却拉住我,笑着说不差这一会儿工夫。临别时,实在过意不去的我要付钱给老燕,可老燕说什么都不收。三个多月后,我写的《曲水亭街》一文刊发在晚报上,我将报纸送了一份给老燕,老燕在文章里读到了自己“,嘿嘿”笑个不停。
这就是济南人,友善、低调、包容,有着一副热心肠,与他们打交道时让人从心里感到熨帖。记得有一次,我到派出所办事,年轻的工作人员态度和蔼,手把手告知如何填表,下一个环节怎样办理,使人如沐春风,似饮甘霖。还有平日里,公交车司机的一句“您好”,出租车司机亲切的笑容,困难面前好心人的热心相助……都像泉水一样清澈、透亮,使人难忘。
时间像是流动的水。如今,我已在济南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早已视济南为第二故乡,感情和依恋与日俱增。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一天天里,幸福感像泉水一样涌进心头。济南的泉水,也流淌在每一个生活在济南的人心中,永不枯竭。
(本文选自2020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刘鹗《老残游记》中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既照应了题目,也写出了济南泉水的数量多、分布广。
B.文章引用《济南的秋天》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济南泉水的好奇和向往,设置悬念,为下文描写泉水蓄势。
C.文章写到疏浚护城河,使泉水再现生机,说明济南人爱泉惜泉,依泉而生,伴泉而居,与泉水结下不解之缘。
D.文章写到李清照和她的《漱玉集》,是为了说明“百脉泉”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她不尽的文思和才华。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墨点题,引出写作对象,行文处处围绕“泉水”“泉城”展开,结构严谨,叙写集中,主旨显豁。
B.文章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济南的泉水,如将济南的泉水与“村里山泉水”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济南泉水的喷涌气势。
C.作者将状物抒情和叙写自身的经历结合在一起,文章既真实动人,又摇曳多姿,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抒情色彩。
D.文章语言平实自然,修辞手法灵活多变,最后两段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同时也使用了排比、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
8.文章着重描写了老燕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用意?(4分)
9.本文题目是“泉水润泉城”,请联系全文,探究“润”字的意蕴?(6分)
答
6.D(文章写李清照和她的《漱玉集》,是为了说明泉水滋养了济南这座城,孕育了这里的文化)
7.D(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8.(1)点面结合,老燕是济南人的代表,友善、低调、包容、热心;(2)具体描写老燕的形象特征,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3)人与泉相互映衬,丰富了文章内涵。(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1)“润”是“浸润、润泽”的意思,生动传神地写出泉水滋养了济南这座城市。(2)泉水孕育了济南的文化,泉水孕育的文化又影响着济南人。(3)点明文章主旨,泉水是济南的灵魂,表达了作者对泉水和济南城的喜爱和依恋之情。(6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