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阅读答案-卢挚

2020-02-13 20:41超越网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元)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注】潇湘画里: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潇湘八景”。
14.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化用典故,描写悬崖之上一棵枯松倚绝壁而倒挂,使人有突兀不凡之感
B. 三、四句写景,不事雕琢,“不尽山”与“无穷水”则显得气象阔大,意境旷远。
C. “西风”无形,“秋意”无迹,而又确实有“意”可感,表现诗人内心愁绪。
D. 这首小令选取典型的意象描绘秋景,人与景物在精神上自然契合,艺术特色鲜明。
15. 请简要分析本曲的写景技巧。

【参考答案】
14. C   
15. (1)动静结合:绝壁、枯松、四周山水,云帆、月影,是静态的;齐飞的孤鹜、吹拂的西风,是动态的;动静结合,画面更灵动饱满。(2)虚实结合:绝壁、枯松、落霞、孤鹜、山水、西风、云帆、月影都是眼前之实景,美景如画,船在画中行是想象,是虚写,虚实结合,使全曲更具丰富的意境。(3)俯仰(远近)结合:首句绝壁、枯松是俯视(近景),第二句残霞、孤鹜是仰视(远景),让读者对秋景切实可感。(4)想象(与虚实结合具有,只能算一点),比喻:诗人行舟在湘江上,恍如船在画中行,人在画中游,景与情自然和谐。(5)以时间变化为序(时序变化):前五句是黄昏之景,后两句夜晚之景,景物富有画面美。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C项,“表现诗人内心愁绪”错误,“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又确实有”意“可感。这境界既有物境,也有心境。曲写至此,自成一段落,它把秋景、秋意都提供给读者了。再结合后文:静静的夜,静静的湘水,一只船,高挂着云帆,悠悠前进。在这里,作者把自己摆进图画中,成为画面中的一员。人物出现,画面顿时活了起来。因为“云帆月影”的夜航点缀了清旷的江面,太富有画意了,而且地点正好在潇湘之上,就像一幅潇湘景物图一样,所以说“载我在潇湘画里”。全诗虽表现诗人些许旅途中的萧瑟之感,总体而言,诗人心境是平和的,表达诗人对潇湘山水美景的喜爱。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中写景的技巧。应对此类问题,首先平时要对常见的写景技巧有所识记,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判断分析,并指出其表达效果。
这首元曲写到: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飘飞;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无际的碧水,西风箫箫,天地间一派浓浓的秋意;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这首元曲以时间变化为序,前五句是黄昏之景,后两句夜晚之景,景物富有画面美。其中既包含静态的绝壁、枯松、四周山水,云帆、月影;也包含齐飞的孤鹜、吹拂的西风等动态的意象,动静结合,画面灵动饱满。
前两句是对前人成句的巧妙化用。“挂绝壁枯松倒倚”,用李白《蜀道难》“枯松倒挂倚绝壁”句,是俯视近景,“落残霞孤鹜齐飞”则从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化出,是仰视远景,用作对仗颇为工整。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静静的夜,静静的湘水,一只船,高挂着云帆,悠悠前进。“月影低”说明月亮才刚刚升起,它的清光投射在船帆上,使帆影显得低而且长。在这里,作者采用想象的手法,把自己摆进图画中,成为画面中的一员。人物出现,画面顿时活了起来。因为“云帆月影”的夜航点缀了清旷的江面,而且地点正好在潇湘之上,所以作者把它比喻成一幅潇湘景物图,虚实结合,富有诗情画意。

相关文章